百年論功過 蔣經國的反共立場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1月16日訊】新聞週刊(252)在中華民國誕辰百年之際,本臺亞太臺製作了「蔣經國先生逝世二十三週年特別節目」。今天我們帶您回顧一下蔣經囯先生在蘇俄的那段歷史,讓我們可以了解,他爲何走上堅決反共的道路。民國14年,蔣經國16歲的時候,參加五卅慘案遊行,胸懷濃厚的民族主義,他向父親蔣介石提出想到蘇俄讀大學的要求,沒想到這一去,就呆了12年,由於中蘇政治關係的轉變,他從留學生一變成為人質,被下放西伯利亞勞改,鍛練堅強的意志,在那裏認識了他的終生伴侶,也奠下了他堅決反共的決心。

民國14年10月,蔣經國徵得父親同意前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同學中還有另一號人物中共領導人鄧小平。這段蘇聯經驗,演變至後來讓蔣經國一度被指為與父親蔣介石關係決裂。

國民黨黨史館長邵銘煌:「本來兩年就可以畢業了,可是兩年之後發生了清黨事件,破壞了國共跟蘇聯的關係,共產黨稱為反革命事件,當然就連纍到了蔣經國在蘇聯的處境。我認為他是出於自保,對他父親的清黨提出一些批評。畢竟那時候他還是年輕人剛到蘇聯也沒多久,三年之後,中蘇關係又惡化了,中蘇斷交,他就變成人質留在蘇聯。」

1927年後,蔣氏父子就此斷絕訊息,當時蔣中正矯共的工作接近完成,共產黨為力挽狂局,在蘇聯發動國際派份子王明向蔣經國勸說,會幫他帶回家書給母親毛福梅。後來,俄羅斯真理報登出這封家書,內容儘是蔣介石對毛福梅的暴力行為和對母親的頂撞。

國民黨黨史館長邵銘煌:「後來蔣經國自己回來到中國以後,寫他冰天雪地的12年的流亡回憶,他有特別為這封家書澄清,他完全是被中共的陳紹禹(王明)的使詐,那不是他的原來的原信。完全是他的原信被調包之後,它們(共產黨)對他做的一種塗改,然後發出去的。很多人懷疑說他跟他父親劃清界線,沒這回事。」

流放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蔣經國當過礦工、農夫、工人、承受政治迫害,鍛鍊出他驚人的意志,也結識終生伴侶——白俄羅斯姑娘芬娜。

國民黨黨史館長邵銘煌:「他當副工程師,她當他的一個手下,有天下班時,剛好碰到芬娜被一些男同事、工廠的工人欺侮、想要非禮,剛好他下班,就展開一場英雄救美的故事。芬娜就很感動,兩個人就這樣諦結,1935年在一個友人家裏,很簡陋的舉行了婚禮。」

芬娜溫良恭儉、善盡孝道,說的一口寧波國語深獲公婆喜愛,蔣介石為她起了中文名字「蔣方良」。

在台灣一家專門專賣俄羅斯西點的咖啡廳,老闆形容,當時蔣經國都會在俄羅斯新年時帶太太來此,與俄國友人同歡,一解鄉愁。

蔣經國友人簡錦錐:「大家相敬(酒)、跳舞啊,到12點拿伏特加乾杯做新年紀念,後來就開始跳舞,蔣經國也會跳,跳那個俄國人也會跳的volks dancing。」

後人分析,蔣經國深入基層、親民;他在政治的堅決反共,都與他的蘇聯經驗有關。

國民黨黨史館長邵銘煌:「後來鄧小平改革開放之後,他也擔任了中華民國總統,兩個人過去在(蘇聯)有同學的情誼,要展開兩岸的交流是有它的一個方便性,或感情基礎,可是為甚麼他(蔣經國)還是提出三不政策?不談判、不接觸、不妥協,他了解共產黨的本質嘛。」

逝者已矣,一代領袖,百年論功過,蔣經國一生反共立場始終堅定,是後人對他定下的評語、也是尊敬。

新唐人亞太電視阜東、張明筑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