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月7日訊】(新唐人記者唐美華綜合報導)踏入2011年,世界各國物價繼續不斷上漲,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日前公佈最新的食物商品指數,達到自1990年指數設立以來最高,顯示全球糧食供不應求,大饑荒正在逼近,可能引發各國政治緊張及民眾暴亂。有媒體分析,是以中國和印度為首的一些發展中國家捅出來的大婁子。
5日,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公佈最新的食物商品指數,去年6月至11月,全球大米和小麥漲價2成6,糖價亦連續第3年上漲,創30年新高,突破08年糧食危機時的水準。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阿卜杜勒—禮薩•阿巴西安警告,世界面臨“糧價衝擊”。
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阿巴西安認為現今局勢不同於2007年至2008年糧食危機,那時從孟加拉到海地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爆發了飢餓引發的騷亂。他表示如果糧價持續高位,“糧食危機”不排除重演。
世界物價上漲情況
據報導,在亞洲,印度洋蔥價格去年12月中旬飛漲,每公斤洋蔥的價格已經漲到幾乎是正常價格的5倍,與芒果價格相當。在印度一些地區引發了不小的騷亂。另外,黑胡椒、荳蔻和薑黃的價格已創歷史新高。
在南美洲,政府2010年12月26日宣佈取消燃油補貼,致使汽油價格上漲83%,柴油價格上漲73%,食品價格上漲15%;私營商店食品價格漲幅更大。 12月30日,玻利維亞幾座主要城市的居民抗議油價暴漲,12月31日亞總統埃沃•莫拉萊斯,廢除政令,恢復燃油補貼。
在非洲,莫三比克政府從去年3月起連續4次提高燃油和天然氣價格。去年8月政府宣佈,食品、水電和生活必需品從9月1日起提價。其中麵包價格上漲30%,水電價格分別提高10%以上。大批民眾走上街頭示威遊行,最終,莫三比克政府收回了麵包漲價命令。
美國官方糧食援助機構國際開發署介紹,作為另一種關乎全球糧食安全的糧食,小麥價格去年5月至11月在美國上漲將近90%,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這一主要消費地區上漲了不到30 % 。
糧農組織等國際機構略感欣慰的是大米價格相對穩定,國際米價2008年一度漲至每噸1000多美元,現降至每噸535美元。
在中國大陸,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去年12月連續第6個月上漲,達214.7點,打破2008年6月創下的213.5點這一歷史紀錄。糖和肉類價格已經超過最高紀錄,指數峰值的刷新“令人擔憂”。
據報導,在2010年上半年,國際農產品市場走勢低迷,波瀾不驚。進入下半年後,
2010年夏天,肆虐的熱浪與乾旱及其引發的數百場森林大火使超過俄羅斯全國農作物種植面積五分之一的土地絕收。在加拿大,6、7月份的過量降雨令加西部小麥種植面積下滑至近40年低點。
在澳大利亞,暴雨成災使澳東部50%的小麥作物面臨被降級為飼料小麥的風險。在素有“糧倉肉庫”美譽的阿根廷,延續的高溫旱情推高國際玉米期價。
全球物價走高主要原因:中印捅漏子
有媒體分析全球物價飆上源於天氣變化,極端不利天氣頻繁侵擾,使各國農業生產損失嚴重。
不過,英國每日電訊報日前發表文章評論全球物價走高的現象,認為是發展中國家造成的物價飆高。
文章說,面對不斷飆高的物價,有人會歸咎於金融炒家:他們把任何可以屯積炒賣的物品,包括食物和其他生活用品,都當作投資工具來賺錢;又有人會責怪美國聯儲局大開印鈔機,導致銀紙貶值,推高物價;有人又將問題推到氣候變化上。但真的是這樣嗎?
文章認為,不是這樣的。文章指出,為了使經濟快車開得更快,發展中國家需要大量工具、物資、原材料。因此,在需求大增的情況下,全球物價被推到史無前例的高位。
文章指出,所謂發展中國家,所謂發展中國家,當以印度和中國為首。例如: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生產汽車需要大量原材料,在1997年,全球對鋁的需求為2250萬噸,中國佔不夠十分一。但去年中國對鋁的需求達到1700萬噸,是1997年數量的八倍。鋁的價格也因應中國龐大的需求而變貴。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公佈的食物商品指數也指出,中國、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消費愈來愈多肉食,導致肉食供不應求。
中國糧食自給存危機
一直以來,中國都存在可能無法養活自己,必須依賴進口糧食度日的危機。已有證據表明,中國在維護糧食自給自足的問題上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對進口食物不斷增長的需求已逐漸在國際市場引發了一系列影響,無論是玉米、小麥,還是大米和動物飼料,都是如此。
中國經濟學家王志浩分析,未來幾年中國糧食產出的增速很可能會放緩,中共當局聲稱自己擁有1.2億公頃的耕地,但事實上耕地資源很可能一直在萎縮,國家無法迅速調集土地資源,加之漸漸老齡化的勞動力人口和中國北方不斷惡化的缺水問題,中國的糧食生產將受到嚴重影響,進口量會增加。
另外,阿爾及利亞在前日發生年輕人不滿糧價上漲的暴動。而在08年全球爆發糧食危機期間,海地、埃及、喀麥隆等地也相繼發生暴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