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國際能源政治緩慢傾斜

Facebook

【新唐人2010年11月21日訊】經濟危機和發達國家能源消耗轉型,與新興經濟體發展對能源需求的激增,使得國際能源需求快速向後者傾斜。另一方面,新技術使得非常規天然氣等資源得以大規模開發成為現實,也開始深刻改變國際能源供應局面。

據《美國之音》11月20日報導,能源問題專家認為,這些趨勢正在改變全球能源版圖,但是這個改變是個漸進的過程,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並不意味著國際能源政治,在短期內發生劇變。

由於擁有先進的技術,美國已經開始對其蘊藏豐富的頁巖氣資源進行規模開發。這樣的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進入市場,將對美國的能源利用結構產生影響。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國家能源與安全項目副主任大衛·龐弗里(David Pumphrey)說,這將使得美國擺脫對進口液化天然氣的依賴,會對天然氣價格造成下行影響;而更重要的影響則在於,美國將能夠提高碳排放較少的天然氣,在它整個能源結構中的比重。他說,天然氣可用於替代燃煤進行發電,也可以在交通領域替代石油產品。

除了美國,歐洲和中國也已經發現了豐富的非常規天然氣資源。但是,那些地區目前還處在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開採的初始階段。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的能源問題專家孔博說,據業內人士估計,中國的非常規天然氣資源儲量,或許已經達到美國的水準。但是,他與龐弗里有著相似的看法,就是這類資源不會在短期內得以規模開採。

他說:“中國能夠以什麼樣的速度,多長的時間來大量地開發它的非常規天然氣,從而緩解國內天然氣的供需矛盾。這裡面既需要有體制上的改革,也需要對天然氣價格進行改革。而這個過程可能不會是一條很順利的道路。”

孔博說,業內人士透露,中國要等到2017、18年才能開始生產非常規天然氣,雖然這類資源短期內還不會改變中國的能源安全現狀,但是非常規天然氣,卻使得國際天然氣供應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另一個巨大的能源消費國則是同樣高速增長的印度。印度人口或在今後20年內超過中國,加上它人口比較年輕,它未來的能源需求增長不可輕視。這樣的情況則可能導致它與中國形成爭搶能源的局面。

他說:“從(能源)政治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的話,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國家,在國際能源市場的影響力超過了美國和歐洲。它們沒有。

孔博認為,從這個角度說,雖然國際能源供需結構在發生巨大變化,但是在國際能源管制上卻沒有大的變化。他說,今後如何在這方面進行改革,讓中國和印度加入國際規制之內以發揮更大作用,則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