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11月14日訊】新聞週刊(243)英國首相卡梅倫在這個星期出席韓國首爾的20國集團峰會之前,率領50位英國商界領袖訪問中國,展開英國史上最大的訪華商貿之旅。由於卡梅倫是諾貝爾和平獎頒佈以來,第一位訪問中國的西方國家領導者,也因此卡梅倫的經貿之旅期間,任何觸及中國人權的問題,都成為國際媒體普遍關注的焦點。
英國首相卡梅倫與財政、能源、教育及商業四位內閣大臣,以及英國50位工商界領袖,在11月9號和10號兩天到訪北京,反映了未來英中貿易合作的新趨勢。在卡梅倫36小時的旋風中國行期間,英國和中國簽署了經濟和教育方面的協議。羅爾斯•羅伊斯公司(Rolls-Royce Group PLC)與中國東方航空公司簽訂了價值12億美元的引擎訂單﹔同時雙方承諾加深英中兩國學校的交流,這意謂著未來前往英國的中國語言教師將大幅增加。
在此之前,卡梅倫一直受到國際人權組織的批評,指他將會犧牲人權問題換取商業利益。中國知名的藝術家,北京奧運鳥巢的設計者艾未未在英國《衛報》發表文章,呼籲卡梅倫不要為了短期的利益而放棄最基本的人權信仰﹔流亡倫敦的中國「六四」天安門民運人士邵江也發表公開信,要求卡梅倫在訪華期間,督促中國政府改善人權記錄。不過卡梅倫的表現出乎預期,他在公開和私下的場合,都談及人權和民主等議題,只是說得格外小心奕奕。卡梅倫強調,沒有任何人和事的話題受到限制,他並認為,坦率地談及人權問題不會危及貿易協定。
卡梅倫:「我們的會談含括了各個領域,除了經濟、貿易、商業,我們還談及了環境、氣候變遷、人權等所有事宜,這是應該的,我們就這些事宜進行對話是正確的。」
其中卡梅倫在北京大學的演講內容,觸及政治改革與人權議題,特別受到矚目。
卡梅倫:「中國近年來在經濟上的自由發展,讓中國和世界獲益匪淺,我希望這能讓中國享有更大的政治開放度。我確信,確保繁榮和社會穩定的最好辦法,是讓經濟和政治同步發展。」
在談及人權話題時,卡梅倫坦承,中國和英國在這個問題存在一些分歧。
卡梅倫:「提出這些人權問題並非是想臉面有光,或者炫耀我們做到了這點。我們提出人權問題,是因為英國人民希望我們這樣做,英國真誠而深切地關注中國的人權問題。」
卡梅倫表示,現在很多中國人寫博客,發短信,這些對民主的進步很重要。卡梅倫在講演中,還向近千名聽眾介紹了西方民主理念,闡釋了多黨民主體制、法治和新聞自由。卡梅倫在人權問題上言辭溫和,處理得婉轉小心,另一方面,卻也不失西方民主領袖的風範。卡梅倫在這次訪華期間,全程堅持在西裝上配戴罌粟花,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92週年。每年的11月,罌粟花胸針都會在英國大量發售,為退役老兵作慈善募款,很多英國人都會佩戴罌粟花紀念一戰死難者。
據報導,中方官員認為罌粟花容易令人想起鴉片戰爭,嚴肅要求卡梅倫等人不要佩戴,但遭到卡梅倫的拒絕,引起中共官員的不滿。
一位英國官員對媒體透露,「我們回應,罌粟花對我們意義重大,我們會繼續佩戴」。
此次的中國行,最受到國際媒體關心的,反而不是卡梅倫獲取了多少的商業訂單,而是卡梅倫就人權問題上的表態。
一位英國的評論人士對BBC表示,「英國首相在目前的情況下訪問中國,無法迴避人權。也就是說,如果在訪問中不提人權,卡梅倫將無法交待。」
卡梅倫上任半年來首度訪問中國,以一種不直接批評,不說教的方式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權的態度,雖然與中國一些民主人士的要求還有差距,但也有評論認為,這種避免「硬碰硬」的辦法,或許能間接推動中國人權的進步。至少,在現場聽卡梅倫演講的北京大學生,開始知道西方民主與中國民主的不同了。
新唐人記者、唐宇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