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刊:中國是“自我幻想的經濟大國”

Facebook

【新唐人2010年10月19日訊】日本《選擇》月刊連載題為“幻想的經濟大國”文章,以下為該文內容摘要。

經濟增長率、外匯儲備額、汽車銷量、股票總市值等印證經濟大國的資料,中國一個也不缺。

2008年北京奧運會及2010年上海世博會成功舉辦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發展狀況。但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嚴酷的勞動狀況、內陸農村的貧困以及國有企業缺乏國際競爭力、貪污腐敗橫行等現實,使中國作為經濟大國的形象大打折扣。

用“沿海和內陸的差距”或“發展過程中必然的矛盾”來做解釋顯然是把問題簡單化了。現在的中國可謂有名無實的、“自我幻想的經濟大國”。

經濟增長依賴投資在距上海3小時車程的江蘇省中部的一個農村,一座74層、高達328米的超高層建築即將竣工。當地頗以這座“世界第15高的建築”為榮,但冷眼之下顯得突兀、不協調。該村名為華西村,是中國廣為人知的富裕村。明眼人都看得出,這個村子根本沒有這麼多的辦公需求來滿足這座處於綠色田園環抱之中、造價15億元人民幣的超高層樓房。

世界經濟復蘇,中國被公認為是最大的拉動力。2008年11月中國政府出臺了4萬億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不僅時間上先於發達國家,而且在規模上也遙遙領先。這一果斷決策博得世界一片喝彩。問題是這種經濟刺激政策中包括了像華西村超高層樓那樣經濟效益甚微的無意義經濟增長指標“人為製造”。中國重視的不是如何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基礎設施來搞活經濟,而是通過建設工程項目來創造原材料需求和工人就業機會。

依靠政府財政支出的拉動,2009年中國GDP增速為8.7%,其中大部分來自投資增長,消費增長貢獻率僅為4.6%,外需的貢獻率為-3.9%,對投資的依賴十分嚴重(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年7月2日將2009年GDP增速上調為9.1%—編者注)。雖然作為緊急措施在所難免,但在經濟明顯復蘇的去年秋天以後,政府主導的投資仍在持續增加,這完全是因為中國害怕經濟增長放緩。   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引發的世界經濟危機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是使國際社會承認其統治正統性的絕佳機會。由於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火車頭,對中國需求、中國資金的依存使日美歐的反共論調失聲。鑒於美國國債過於依賴中國資金來消化,美國政府無法再高調批判中國的人權和民主化問題,這使得中國領導層切實感到“發展是硬道理”這一箴言的分量。對中國來說,通過政府投資來強求加快經濟增長,是出於經濟目的之上的政治目的的需要。

樓市泡沫危害嚴重中國大城市中心地區的房地產價格已經與現在的日本不相上下。

毫無疑問,中國居民收入除極少數富人外,遠比日本少得多。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約3400美元,依舊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從整個中國來看,房價已經達到工薪階層平均年收入的20倍以上。

購買這些與工資收入相去甚遠的公寓者不乏貪腐官員、無視納稅義務瘋狂斂財的個體戶、以投資為目的的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等。作為這種房地產投機的代表,在中國媒體上頻頻亮相的是浙江省的“溫州炒房團”和“山西煤老闆”。普通百姓甚至也走上了房地產投機的道路。

很多日本媒體在解釋這種現象時往往將原因歸結為中國當局為克服經濟危機實施的貨幣寬鬆政策和由此創造的過剩流動性以及內外投機資金的湧入。雖然這說的是事實,但終歸只看到了表像。中國當前房價飆升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經濟患上了不治之症,只有房地產才能使中國經濟維持虛假的繁榮。這才是最大的原因。

在思考房地產價格的異常狀況時,首先應該關注的是中國的股票市場。股票具有很高的流動性和變賣性,然而,奇怪的是,現在中國的泡沫,大部分資金都轉向了房地產,沒有流入股市。資金不流入股票市場將產生很大的危害。因為如果企業無法順利上市或增資,就會影響企業的設備投資、研發、並購等融資行為。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影響的不僅僅是百姓的住房問題,還有可能成為制約中國企業發展的隱性原因。

企業技術進展不多過去10年,政府拼命強化研究開發,試圖提高中國企業的技術水準,但除了一部分極例外的企業外,幾乎沒有取得什麼進展。依舊只是利用外資企業的最新技術、製造裝備和零部件組裝產品然後出口。中國自詡是世界最大的汽車大國,但市場還是由大眾、通用、豐田、本田、現代等外資廠商掌控,吉利、比亞迪等中國汽車廠商只能通過模仿外資汽車、生產低價車,來搶佔市場份額。

中國通過出臺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畫來擴大內需,維持經濟增長,但本質上依賴低工資勞動的經濟體制並沒有改變。如果支撐中國經濟的工人工資結構瓦解,中國的競爭力無疑會大幅下降。比中國工資還低的國家在亞洲有越南、印尼、緬甸、孟加拉和印度等。

對中國經濟來說另一個巨大的衝擊是,中國政府迫于美歐的壓力在6月作出了增強人民幣彈性的決定。這等於再次容忍了自2008年以來事實上與美元固定的人民幣匯率浮動。

人民幣如果升值,作為出口型製造業基地的中國,其競爭力肯定會下降。工資上漲、人民幣升值的雙重打擊足以給中國經濟造成重創。當然“世界工廠”的說法並不會完全終結,但中國政府無法阻止大多數外資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至非洲等其他地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