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10月6日訊】福建省委黨校法學教研部副教授王利平撰文,認為中國權力腐敗和權利受損都日趨嚴重,社會矛盾凸顯,一方面,公民不滿情緒日益高漲,表達願望強烈;另一方面,在輿論受到嚴格管制的情形下,公民表達管道嚴重堵塞,公民無法正常表達自己的利益或情緒。他建議中國應全面開放輿論,適應世界潮流。
開放輿論,乃世界潮流,正如溫家寶總理近期在接受CNN專訪時說:“我相信言論自由對於任何國家都是不可或缺的……我經常說,我們不僅應當讓人們有言論自由,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創造條件讓他們批評政府的工作。”如今的中國,是到了應全面開放輿論的時候了。
1949年之後,中國實行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對輿論採取嚴格管制的辦法,國人生活在一個領袖之下,生活在一種聲音之中,服飾千篇一律、思維整齊劃一、創造力被嚴重摧毀,中華民族處在崩潰的邊緣。1978年之後,中國開始走向市場經濟,30多年來贏得了“經濟奇跡”,與此同時,社會大眾要求輿論開放的呼聲日益高漲,然而,由於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嚴格管制輿論的慣性依然強大,眼下中國,在實行輿論管制與要求輿論開放之間出現了巨大的矛盾。
目前,中國正處在轉型期,權力腐敗和權利受損都日趨嚴重,社會矛盾凸顯,一方面,公民不滿情緒日益高漲,表達願望強烈;另一方面,在輿論受到嚴格管制的情形下,公民表達管道嚴重堵塞,公民無法正常表達自己的利益或情緒。而公民無法正常表達出來的利益或情緒,往往容易轉化成社會積怨,以極端的方式呈現出來,結果,群體性事件和個人恐怖性事件頻繁發生,公民暴力化表達傾向愈益嚴重。
在現代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各級部門不可能用強權去壓制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危機,更不可能通過階級鬥爭的方式來消除危機,唯有通過法治化的博弈機制,在公開、公正、公平的環境中所進行有序的博弈解決矛盾消除危機。確立和保障公民言論自由權是構建權利、權力的法治化博弈機制的基本前提。公民言論自由權最重要體現為新聞輿論自由。
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在《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報告總論》中指出:“新聞自由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向。但在經濟社會轉型的過程中,我們到底需要一個發揮什麼樣功能的新聞體系,是一個需要慎重對待的重大問題。”
筆者認為,在一個市場經濟尚未發育成熟、文化和民主素質還與發達國家水準有一定差距的國家裡,片面地強調新聞自由,可能會形成輿論上的混亂,不利於政治上集中控制的態勢下穩定地完成社會和經濟體制的兩個轉型。因此,怎樣做到管而又不違背新聞媒體的自身發展規律。如何協調輿論控制與輿論自由的矛盾呢?
我認為目前較為現實方案是:1、打破傳媒由政府壟斷經營的局面,允許私人資本介入傳媒;2、私人傳媒在其登記的範圍內擁有充分的輿論自由。推進該項改革方案,一方面有利於公民行使言論自由權,化解積怨;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中央政府及時瞭解各地情況,促進地方政府走向善治。
其實,在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特別是進入網路時代以來,媒介日趨多樣化,可供公民表達利益或情緒的方式亦日趨多元化,每一個公民都是潛在的記者,他隨時隨地都可以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在此情形之下,壓制新聞輿論不僅不可能,而且逆時代潮流。由此,執政者應順應時代大潮,加快政治體制改革,全面開放新聞輿論,讓權力受到有效監督,讓怨氣得以充份舒緩,讓整個社會走上講理的軌道,最終實現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