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10月6日訊】(新唐人記者松風綜合報道)由加拿大科學家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衛星資料繪製而成的,描述全球空氣顆粒物污染情況的新地圖,中國的空氣品質與世界其他地方相比情況看起來很不好。
中國東部工業區處於地圖上紅色程度最深的區域,表明這裡的顆粒物濃度是最高的。這對那裡的居民來說可不是什麼好兆頭。而如果你位於這片紅色區域的正中心,想要呼吸到新鮮空氣就得背井離鄉,穿越千山萬水了。
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董柯拉爾(Aaron van Donkelaar)和馬丁(Randall Martin)利用NASA的衛星資料對全球範圍的顆粒物水準進行了測量,他們認為無法找到有效的地面檢測方式,即使有,這種方法在很多地方也存在缺陷。這幅地圖發表在期刊《環境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
需要說明的是,地圖中使用的資料來源於2001年至2006年間。不過正如《華爾街日報》7月份所報導的,權威人士確認中國的空氣品質非但沒有繼續改善,反而持續惡化。
根據NASA刊登的文章,衛生官員說,微小的顆粒物能通過人體纖毛的防禦進入肺部和血液中,引發慢性病,如哮喘、心血管疾病和支氣管炎。
懸浮顆粒(Particulate)泛指懸浮在氣體當中的微細固體或液體。對於環境科學來說,懸浮粒子特指空氣中那些微細污染物,它們是空氣污染的一個主要來源。當中小於10微米直徑的懸浮粒子,被定義為可吸入懸浮粒子,它們能夠聚積在肺部,危害人類健康。直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對人體危害最大,因為它可以直接進入肺泡。科學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氣中這種顆粒的含量,這個值越高,就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
在這張2001-2006年間平均全球空氣污染形勢圖上,全球PM2.5最高的地區在北非和中國的華北、華東、華中全部。世界衛生組織 (WHO)認為,PM2.5小於10是安全值,中國的這些地區全部高於50接近80,比撒哈拉沙漠還要高很多。
而顆粒物的來源,現在還無法準確評估,有些可能是人為,有些則可能是自然原因。環境學家估計,在阿拉伯和撒哈拉,懸浮顆粒可能是由天然礦物粉塵構成,而在中國東部和印度北部,更有可能是發電廠、工廠以及汽車排放的煙塵顆粒所造成。下一步,科學家們將嘗試建立完善的地面監測網路,準確測量這些懸浮顆粒的來源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具體影響。
網友評論:
在國內,你看得到真實的資料嗎?在北京的美國大使館上的氣象雷達測出的資料和北京氣象局公佈的資料,差距是很大的,說明了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