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8月14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維靈報導)甘肅舟曲的泥石流是天災更是人禍,有專家指,當地從50年代開始,過度的森林砍伐與開發、非科學的規劃,以及對已出現的災害信號反應遲鈍,是造成這次大災難的真正原因,專家呼籲當局盡快將不宜居住地區的民眾安全轉移出去,並真正把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的重視放在重建規劃的第一位。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鳳田教授,在大陸的《新聞晨報》發表評論文章指,舟曲的災難反映出不少人禍因素,值得警示。
他指出,從1950年代到1990年代,當地累計採伐森林189.75萬畝,貢獻了上百億立方的木材,全縣森林面積每年以10萬立方米的速度減少,植物遭破壞相當嚴重,由此導致生態環境漸趨惡化,水源涵養能力下降,水土難固,失去植被的山體逐漸風化流失,自然災害頻發,地質災害加劇。
森林砍完了,當地在2000年後大開發搞水電工程,僅舟曲縣白龍江就規劃 了7個,支流也是遍地開花。各種各樣的工地施工作對環境又造成了第二次破壞。過度的水電站開發之後,當地在沿江城鎮又開始火紅的房地產開發,由於缺乏科學規劃與論證,大量的房子和公路修建在不適合建築的地方,由此加劇了對地形、地貌、植被的更大破壞,增多了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和規模,使地表環境更加不穩定。
其實早在這次災難之前,當地近年來已多次發生泥石流災害,據最新一期《南方週末》報導,三眼峪在1992年再次發生泥石流時,當局請來專家調研興建防護工程,在1996年開始修建攔渣壩13道,整個工程超過9009萬元人民幣,計劃3年內完成。不過,由於缺錢,攔渣壩工程爛尾。
報導說,1999年,第一期工程只建了10道攔渣壩,排導工程一直未能實施。建成後,確是攔截過一些泥石流,但至2004年,泥石流已經填滿了3道攔渣壩,急需再建新壩。村長雖向上級反映,但並未引起足夠重視。
2009年,三眼峪的「爛渣壩」終於靠地震重建的資金得以復建,原本預計今年內建成,不過,就在8月7日,最外邊那條50米長的攔渣壩還未建成,就被山上洶湧而下的泥石流撕裂。
鄭鳳田在評論中指出,在2005年媒體的報導已發出警告,當地的人大代表也多次建議要重視災害預防與生態環境的建設,但僥倖心理代替了科學論證,有關的建言都未能引起當地政府的警醒和重視。
他呼籲當局必需要痛定思痛,馬上採取行動,將不宜居住地區的民眾安全轉移出去,並真正把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的重視放在重建規劃的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