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8月9日訊】(新唐人記者王子琦綜合報導)曾在2008年11月樓市低谷時喊出“誰買中國房子誰幸運”的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最近再出驚人雷語,他放言,未來15年中國一半以上住宅得拆了重建。此言論一出,立即引起關注,引發爭議。
陳淮:全國一半以上的住房得拆了重建
“中國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住房在未來15年後得拆了重建。”在8月5日的中國地產金融年會“舊城改造與城市新規劃中的投資機會與眼光”對話裡,陳淮語出驚人。
陳淮把中國的住房分成四個階段建成的四類住房。他說,1949年以前的房子除了有歷史文物價值的之外,其它基本沒有保留價值;1949年到79年由於歷史原因,住房中有很多戰備房、過渡房、簡易房,除了個別有歷史文物價值的,全部只有一個字“拆”。
陳淮說,中國城市中能夠保留下來的房子是1979年到99年在脫困過程中建造的一些房改房,這些房子還能保存15到20年。由於位置小,小區格局與配套設施都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只有1999年以後所建住房才是城市中能夠長期保持的建築物。
“拆一半” 挑動民眾敏感神經
大陸媒體《南方日報》說,陳淮的這番講話“語出驚人”。一番話顯然挑動了中國廣大民眾最敏感的神經。對他們來說,房子不是一些人眼中的一個專業符號,也不是一些人眼中的生財之源,而是他們安身立命之處。
家住北京朝陽區東大橋的一位李姓居民對美國之音說,他住的樓房是1980年蓋成的,如果今後15年到20年後把他住的樓拆了重建,他沒意見,但有一個前提:“拆了重建,無償的可以,你讓我花錢,我花不起。”
有網友評論:“拆一半”從一個官員學者口中赤裸裸地喊出,聼著讓人覺得特別刺耳。
也有網民認為,這是“折騰窮人”,是“浪費資源,污染環境”,有網民指責,“不耗光子孫後代的能源資源不會罷休”,還有網民調侃,“時間太長了,應該一年一拆,那樣老百姓年年住新房。”
北京居民高洪明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不能藉口拆遷,然後你們不讓人回遷了,蓋上高級住宅了,你們翻著番地賣錢,把人家原來的住戶,可能面積給大一點,條件好點,給人攆到通州、大興以外,市區裡好的地段都成了權貴們的住所了。”
“拆掉半個中國”道出了哪些真相?
中國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曾說,中國建築的平均壽命在25年到30年之間,相比之下,英國建築的平均壽命是132年,美國的是74年。
中國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工地,過去幾年里平均每年建房20億平方米,每年用掉世界上40%的水泥和鋼鐵。但是中國建築的質量卻經常遭人垢病。
在一篇題爲《15年後拆掉半個中國道出什麼真相》的評論文章裏,直指這種以大拆大建的大躍進方式製造泡沫化地產,其實是以地產投機下的畸高房價來搜刮民脂民膏。
文章說,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就達到了很高的水準,甚至有的木質建築不用一個釘子就堅如磐石。令人心痛的是,在中國建築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時,不少建築在風雨飄搖後轟然倒下,去年突然爆發的“樓脆脆”、“樓歪歪”、“樓倒倒”、“樓斷斷”,一次次為中國建築質量敲響警鐘。
此評論文章還說,“近年來層出不窮的新建築被拆遷事件,則是中國建築圈錢遊戲的縮影。”“拆掉半個中國”讓全民住上新房,對許多百姓而言,也許是一個永遠實現不了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