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8月5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楊家岱8月5日採訪報導)經濟學人資訊部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亞洲“上有老、下有小一代人”的經濟壓力在增大,未來的生活標準有降低之虞。
經濟學人資訊部的報告用速食食品“三明治一代人”來比喻“上有老、下有小一代人”,因為三明治中間那一層被上下兩層麵包片所裹夾。報告稱,在中國,100個處在工作年齡段的人中有37個屬於這類人;而在整個亞洲,這個比例是五分之一,或者20%。這些人既要贍養父母,又要撫養一個到兩個孩子,工作比別人辛苦,卻存不下什麼錢。即使想投資,也得格外小心。經濟學人資訊部的報告用“掙扎”一詞來形容這些人的生活狀況。
紐約城市大學教授夏明表示,在三明治式的家庭結構中,處在中間一層的“上有老下有小一代人”的經濟狀況,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包括:社會的轉型、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教育成本的上升,等等。夏教授指出,三明治式家庭結構也對家庭起到了某種支撐作用:
“中國目前正好面臨一個代繼的一個大的變革,那麼也就說我們看到的爺爺輩、奶奶輩,這一輩的人基本上經過非常的磨難,也養成了一個非常好的勤儉持家、高儲蓄的一個習慣。中年人這批人正好面臨著一個轉型期,而目前這個轉型過程中,有對各種消費提出了很多要求,所以他們經濟壓力會很大。而新的一代又全是獨生子女的一代,而這些獨生子女的教育現在又是非常大的一個開銷。同時,這種教育不僅是中國的本土教育非常昂貴,而且現在很多的父母有條件的話,他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大城市,送到沿海,甚至送到海外讓他們去受教育。那麼,所有這些經濟壓力加在一起的話,對於中年這批人確實壓力非常大。但是我們有時也應該看到中國的家庭結構中往往老年的這批人他們對家庭其實進行的三個重大的貢獻。第一個貢獻就是他們在幫助養小的。在目前的情況下,經濟壓力又很大,撫養孩子的責任又很大,那麼面對的是養家和事業的多重壓力,那我覺得這三代的同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形成了一個比較好的一個支援系統。”
夏教授表示,三明治式的家庭結構決定了中間一代人乃至整個家庭的經濟狀況,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亞洲人的選擇:
“中國包括象我們看到的受儒家傳統影響的國家,包括象新加坡也很典型。他們是鼓勵一個大家庭,鼓勵老跟小都能在一起。所以我覺得中國目前如果出現兩世同堂、三世同堂這種情況可能和中國的長期的文化傳統是有關的。那麼這不僅涉及到一個經濟問題,不僅涉及到底有沒有足夠的錢買分開的房子?但是我覺得還有一個文化選擇問題。即使中國有很多家庭比較富裕,他們可以同時買兩套房子,但是父母跟子女他們也喜歡住在一個我們所說的就是一碗湯的距離,就是說從自己家端一碗湯到另外的父母的家,或者父母到孩子的家,這一碗湯它不會涼。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中國三明治式的家庭結構、三世同堂的家庭結構應該說和經濟可能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另外還有很深刻的中國的文化根源。”
香港《開放》雜誌執行編輯蔡詠梅在接受電話採訪時,對中國“上有老下有小一代人”的境況表示同情:
“這個年齡段就是中年的這個是最辛苦的,因為他有家庭責任。因為在中國人的社會裏面,父母主要還是靠子女照顧,不是像西方社會兒女成年就離家出走,父母就自己獨立生活。但是在中國社會還是父母是要跟著兒女。你要照顧父母的那種責任是很大的。那麼另一方面,在中國人的社會裏面,有時候對子女隨著現代化的社會對子女的撫養教育的成本越來越高,所以壓力很大。現在的家庭對子女的教育就比以前傳統社會不同。傳統社會我只是給他提供一口飯吃就可以。但現在社會就要考慮子女未來的前途。社會競爭越來越強烈,對子女的要求就越來越高。所以撫養孩子是一個很沉重的責任。從幼稚園開始就要進好的幼稚園,小學進好的小學,進好的中學,那一層一層一直到匯考,然後讀大學,父母的責任算完成。所以,現在為什麼很多人第一不願意結婚,結婚以後不想有孩子。”
紐約城市大學的夏明教授認為中國應當發揚重孝道的傳統。他說,對老人盡孝道既是為了感恩,也是對自己生命的體認,因為我們的生命來自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