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待遇之差也許將使中國世界工廠地位難以為繼

Facebook

【新唐人2010年6月21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楊家岱採訪報導)法新社20號的一篇報導說,許多中國工人對自己待遇之差憤憤不平,而由此引起的勞工糾紛如果繼續下去,中國能夠為全世界提供廉價商品的日子也許不會太久。

法新社這篇報導的題目是:「在中國的世界工廠裡,工人們怒火中燒」。報導從廣東佛山本田汽車零部件廠一位李姓工人的故事說起,並援引這位工人的話說:「我們一小時掙10元人民幣,日本和美國工人的工資是我們的50倍」。這位工人說,他們整天呼吸有害氣體,希望工廠加強安全監護,並為他們提供全面體檢。農民工們說,他們遭受外資企業和中國政府的雙重剝削。法新社稱,李姓工人的故事在廣東不勝枚舉。

旅美勞工權益活躍人士劉念春表示,在某種程度上,中國工人的相對待遇還不如改革開放之前:

「改革開放之後一直就面臨這樣的問題,而且現在絲毫沒有得到改善。工人(在)改革開放以前的醫療、福利、保險沒有了,以前是公費醫療,現在醫療自己負擔。中國工潮現在越來越多,這也是必然。如果這種狀況改變不了,工人的反抗肯定越來越激烈。」

紐約城市大學教授夏明分析了包括農民工在內的中國工人感到憤怒的幾個原因,首先是通貨膨脹的壓力:

「最近中國工人的憤怒和他們的抗爭主要的原因有一個是相對貧困化的問題,跟外企的外派人員相比;同時又有一個絕對貧困化問題,就是目前通貨膨脹高的壓力。因為我們知道過去的20多年工人的工資基本上沒有怎麼漲,跟通貨膨脹相比基本上是在倒退。從1983年以來中國工人在全民財富中工資所佔的比例一直在下降的。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中國的工人跟全社會相比,尤其跟物價飛漲相比,尤其最近我們都知道通貨膨脹非常厲害。」

夏教授說,中國戶籍制度的存在使農民工難以融入城市生活,加上遠離親人在外打工,缺乏情感支持,所以農民工感到苦悶、憋屈,這些也都是他們心中怒氣難平的原因。

夏教授對中國政府在勞工糾紛中偏袒資方的現象提出批評:

「中國政府長期以來就是要吸引外來的資本幫助它發展經濟,幫助它製造政績,穩定它的合法性,尤其中國的勞方基本上是天生的殘疾。為什麼呢?因為《憲法》裡面取消了罷工權,所以沒有獨立的工會。沒有《憲法》保障的罷工權,使得中國的勞方在和資方討價還價和談判工資等等問題上,沒有集體談判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顯然是在偏袒資方的。」

劉念春表示,政府應當允許工人組織自己的工會:

「既然從資方那裡爭取不到這些權利,可是應該有讓工人組織工會的權利,這個權利你應該給予了。這樣,工人隨時可以為自己不平的待遇進行抗爭。外國工人首先有這種政治待遇,中國政府根本就不給中國工人這種政治待遇。」

法新社援引一些中國工人的話說,當局不讓工人享受公平的工作條件,怕的是把外資嚇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