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孔子《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出則悌 (二)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解說
無論吃飯喝水,或行住坐臥;長輩優先,晚輩在後。
長輩叫人,要立刻代替長輩叫喚;要叫的人不在,自己立刻到長輩面前幫忙。
稱呼長輩不可叫名字;對長輩不可顯示誇耀自己的才能。
故事
王氏自食糟糠
明朝夏誠明之妻王氏,是江蘇無錫的農家婦女,家境貧苦,又遇上荒年,丈夫到 外地工作,王氏日夜不停地紡紗織布,盡力準備飯菜給公婆吃,自己以糟糠和野菜果腹。
她婆婆偶然進到廚房,看見她吃的東西,忍不住流 下淚來。後來王氏享年八十多歲,沒有病痛,安然而逝。家人夢中看見打旗奏樂的隊伍,迎接孝婦而去。同裏有位貢生,每過王氏家門,必定在門外敬禮三 次,表示恭敬。
文選自:正見網
《弟子規》(視頻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