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中國模式」與龐氏騙局

Facebook

【新唐人2010年4月9日訊】本期《經濟觀察報》的“觀察家”欄目,主題是“如何看待‘中國模式’”。我不禁用“中國模式”作主題搜索了一下,竟有一千兩百萬條。

“中國模式”之所以成為媒體反復炒作的話題,根本的原因是許多人對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的奇跡增長深感困惑,找不到滿意和信服的理解。

我支援這樣一種看法,即“六四”以前的“中國模式”是不能與“六四”以後的“中國模式”混為一談的。“六四”以前的“中國模式”,是文革亂局與毛去世形成的特定政治環境下,極權國家的領導人回應民意、自我革新的勇敢嘗試,而“六四”以後的“中國模式”,則是被“六四”風波和“蘇東”解體震驚的權勢集團,順著變革的犧牲者炸開的突破口,利用經濟全球化為極權體制的生存作怯懦掙扎的產物。雖是同一個極權國家,但兩個階段當權者的精神和道德狀態大不相同,因此,經濟高速增長的性質和後果也大不相同。

對所謂“中國模式”的困惑主要來自於如何理解鄧小平南巡之後中國經濟的奇跡增長。八十年代中國的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解放性”,即對民間和地方自主性的解放,而九十年代的高速增長,則越來越具有剝奪性。那麼,這種高度剝奪性的經濟增長何以能夠實現呢?我認為借助龐氏騙局這個博弈模式,可以對近二十年來中國的經濟高速增長有深一步的理解。

龐氏騙局有兩個基本要素,一個要素是引資者自己知道這是一個不道義因而不可持續的遊戲,第二個因素,引資者能讓足夠數量的投資者相信,有短期獲利的很大可能。缺少任一要素,龐氏騙局都不成立。龐氏騙局是不準備對投資者負責的,但這並不排斥引資者讓部分投資者一時獲利,尤其是讓先投資的人獲利,否則遊戲就玩不下去了。但不論是否有投資者從這個遊戲中獲利,引資者自己對遊戲的道德基礎和可持續性並無信心,決定了這個遊戲必定以不良後果而告終。

近二十年來的“中國模式”,是一種特殊的龐氏騙局,因為主持這個騙局的不是個人,而是一個極權國家。經典的龐氏騙局,主要是用後來者的投資去付先來者的紅利,這樣,只要後來者增加的速度足夠快,龐氏騙局就能得逞。我們看到,由極權國家主持的龐氏騙局,是用透支國民的福利和未來來吸引外資的。吸引外資本來不是壞事,但中國當權者一方面打著社會主義的旗號,另一方面卻明顯向右轉,用不顧長遠,不顧後果的勞工政策、社會政策和環保政策讓外資獲得暴利。

早有明眼人,比如預言中國崩潰的章家敦,看穿了“中國模式”的龐氏騙局本質,但是,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以舉國之力支持的龐氏遊戲,具有極其可怕的迷惑力。畢竟,在這個過程中,勤勞的中國人確實創造了不少真實的經濟奇跡。而正如許知遠所說的,把中國人的經濟成就與當權者的機會主義及各種弊政混在一起冠以“中國模式”,實際上助長了龐氏騙局的欺人效應。

目前中國正處於這樣一個階段,地方政府以至黑社會效仿中央政府,發展出形形色色的龐氏騙局,已經到了中央無法控制的程度。這些騙局不斷引發大大小小的災難。近來西南發生的大旱,以及接連不斷的礦難,無不與龐氏騙局掩蓋下政府多年的積弊和基層失序有密切關係。西南的旱災表面上看純屬天災,但已經有人指出,此次大災後面有極大的人為因素,中共水利政策的根本性錯誤以及近年在林業開發方面的急功近利,才是真正的禍根。至於制止不住的礦難,則充分暴露了中國的底層已經陷入令人難以想像的極度混亂,每一天都在製造人間慘劇。

對中國經濟和社會威脅最大的龐氏騙局,就是地方“土地財政”引發的房價飛漲。最近,新華社不同尋常地連發五篇文章,痛斥地方政府的腐敗釀高房價,說明中央當局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一旦房地產的龐氏遊戲崩盤,就可能引發更多龐氏騙局崩盤,這不僅將帶來更大的災難,也將賦予“中國模式”十分尷尬的含義。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