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3月17日訊】“你一定也吃過地溝油。”武漢工業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何東平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中國城市的下水道成了一些人發財致富的地方。他們每天從那裏撈取大量暗淡渾濁、略呈紅色的膏狀物,僅僅經過一夜的過濾、加 熱、沉澱、分離,就能讓這些散發著惡臭的垃圾變身為清亮的“食用油”,最終通過低價銷售,重返人們的餐桌。
這種被稱作“地溝油”的三無產品,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卻又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許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質。
據何東平教授估計,目前中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有200萬-300萬 噸。而中國人一年的動、植物油消費總量大約是2250萬噸——也就是說,按照比例,你吃10頓飯,可能有1頓碰上的就是地溝油。
醫學研究的成果顯示,長期攝入地溝油會對人體造成明顯傷害,如發育障礙、易患腸炎,並有肝、心和腎腫大以及脂肪肝等病變。而地溝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黃麴黴素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在一個注重食品安全的時代,理想的狀態是,你下館子,隨手掏出一張試紙浸到菜裏,過一會兒拿出來跟譜表比比,然後大叫:“掌櫃的,換油!”但現實是,截至目前,科學家們還沒有找到一種理想的檢測和鑒別地溝油的手段。
身為一名從事油料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何東平卻始終認為,地溝油的治理並非檢測手段或標準所能決定的,關鍵還在於政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