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美商擔憂中國經濟政策歧視性增加

Facebook

【新唐人2010年2月1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木風華盛頓報導)美中關係進入多事之秋,在華的美國企業更感受到了絲絲涼意。美國商業人士反映說,中國變了,那個開放、熱情的中國已經變得明顯內向,對外商的歧視正在增加。

*多事之秋,美商擔憂*

美國對台軍售引起的軒然大波還沒有平息,西藏流亡精神領袖已經抵達華府,即將跟奧巴馬總統舉行會晤。這次會晤將會引起北京方面多強的反應是觀察人士密切關注的焦點。

其實,跟中國有經貿往來的美國商界人士對美中關係多變的擔憂和關注可能不亞於觀察家們。

美國設備製造商協會全球公共政策部門主管安瑪利·帕吉特(Ann-Marie Padgett)女士星期三早上出門到首都華盛頓全國記者俱樂部開會的時候,決定不坐地鐵而是開車去。但走了一段才發現,公路太堵,要準點到達,還是要坐地鐵。於是,她把汽車停在地鐵站,上了地鐵。可地鐵沒走多遠,廣播上又通知說,因技術故障,列車需要推遲幾分鐘。

帕吉特趕到記者俱樂部以後對參加美中經貿關係研討會的人士說:“經過這一路折騰,所慶幸的是,我終於趕到了這裡。這也讓我覺得,這一路的經歷跟美中關係的狀況不無相似之處。開端不錯,但情況很快就不順利了,你就得決定什麼是下一步的最佳路線。”

帕吉特說,美中關係現在太複雜了,匯率問題、軍售問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達賴喇嘛問題。這些問題如何解決無一不對美中兩國的經貿關係、對美國在華企業的利益產生重要的影響。

*在華美商抱怨無形壁壘增加*

參加華府環球企業對話主辦的“民族主義與美中經貿關係”研討會的主講人中大多數都直接從事對華商業活動。他們反映說,中國的經商環境正在朝著不利於外商的方向發展。

美國信息技術理事會(ITIC)負責國際政策工作的副總裁約翰·諾伊弗(John Neuffer)說,前些年,美國公司在中國非常受歡迎。中國政府不僅歡迎它們去投資,更希望美國公司能夠給中國企業和政府提供技術支持,商業環境相當友好。但是,近來出現了一些重要的變化。

“兩年前,我加入到信息技術理事會。技術行業中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我們在中國受到的歡迎程度已經不如以往了。中國市場上的情況越來越令人煩惱,也越來越複雜。競爭環境對我們越來越不利。”

諾伊弗說,問題主要來自中國的經濟政策,特別是政府關於科技自主創新的政策。困擾外商的不是關稅壁壘,而是非關稅壁壘。比如無線標準WAPI,凡是在中國出售的手機等無線產品都要安裝中國特定的WAPI芯片,否則不能使用。這是中國單搞的一套標準,跟世界普遍的標準不接軌。中國方面還準備出台一項新的專利法,要求凡是使用中國標準的技術專利,要么免費提供,要么收費極低。這對美國公司在中國的經營構成真正的威脅。

此外,還有MLPS系統。這套系統要求購買IT產品的大企業,如銀行、運輸公司等在購買此類產品之後要送交政府指定機構進行測試檢驗。諾伊弗說,這些地方的測試標準不同於世界任何地方,給外國IT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瓦戈:中國開放進程已經停滯*

美國全國製造業協會副總裁弗蘭克林·瓦戈 (Franklin Vargo)對美國科技公司在華境遇的變化也有同感。他認為,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後的幾年裡在落實自己承諾方面做得不錯。但是,這種改革和開放的進程現在已經停頓。

“情況已經變化了。中國看來正在從外向轉向內向。她一方面還在利用國際貿易體制給她帶來的好處,但對國內市場的重視程度增加了,特別是政府採購市場。中國政府利用政府採購市場推動國內科技發展,只不過她是通過對市場的扭曲來實現這個目的的。”

瓦戈批評中國政府扭曲市場是指政府採購政策包含多種條款,限制外國公司對這一市場的參與活動。

*傅瑞偉:美國已失去對華談判優勢*

華府重要智囊機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的中國問題專家傅瑞偉(Charles Freeman)認為,中國對外國企業態度的變化是近年來中國內外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傅瑞偉說:

“如果回頭看看這兩年發生的金融危機,中國政府內部和中國社會上都有這種看法,認為美國模式對中國模式的優劣地位已經顛倒。他們切實感到現在是中國的時代。這使得美國政府和美國商界跟中國之間的談判變得非常困難。北京更聽不進去美國方面的意見,即使是美國國會的意見。北京往往把美國勸說北京做出一些政策改變的做法視為進攻行動。”

傅瑞偉認為,美中兩國政府間進行友好、有效磋商的好時光已經不再。傅瑞偉還表示,中國政府出台的有關產業政策和自主創新政策折射出已經浮現的科技民族主義思潮。這位老中國通認為,這種政策在經濟、科技一體化的世界環境中是注定行不通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