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呼籲人大立法平等對待非戶籍兒童

Facebook

【新唐人2010年1月30日訊】(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記者喬龍報道)公益律師李方平和學者胡星斗本周向北京市人大遞交公民提案,呼籲關注20多萬北京非戶籍兒童的學前教育問題。

北京市第十三屆人大第三次會議本週一在北京召開,第二天,李方平律師和北京理工大學的胡星斗教授向市人大遞交公民提案,建議市政府加大對非北京戶籍的新市民兒童的學前教育的財政支持力度,並要求政府推動落實現有的公辦幼兒園向這些兒童逐步開放,保障兒童平等接受學前教育的權利。

李方平律師星期五對本台介紹了他對外省兒童學前教育的擔憂:「公立幼兒園,他優先招收戶籍兒童,很多新市民兒童他們沒有辦法去公立的幼兒園,這樣的狀況不但沒有改變,我們看到海淀區政府新頒布的規劃,仍然是排除了這些新市民的兒童,我們覺得這不是一個公平的教育政策」。

李方平律師是在北京執業多年的北京新市民,近年來一直在關注北京市非戶籍人口的生存狀況和受教育狀況,也關注戶籍制度改革的進展。他說,現在新市民兒童的出生率已經超出全市兒童的5成,說明北京將有5成以上的兒童會失去學前教育的機會:「但是我們也知道,新市民階層裡面,有絕大部分是屬於中低收入階層,他們如果要進入私立幼兒園的話,費用非常的高,如果公立幼兒園又排斥他們的話,他們很多人不能享受學前教育」。

李方平說,當局這種帶有歧視性的政策與當局的教育遠景,也是背道而馳的:「根據北京市各規劃,『十一五』期間要普及學前教育,就應該有政府的相關投入,因為北京的教育條例也規定,學前教育,政府、社會、家庭,還有學前教育機構,應該共同擔負起責任」。他呼籲人大通過立法方式,扭轉目前的學前教育政策。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曾多次就北京市非戶籍人口子女的受教育問題致信北京市相關部門。針對近兩年來各界反應強烈的兒童入園問題,李方平和胡星斗在研究北京市政府和各區政府增加公辦幼兒園數量的規劃時發現,這些規劃沒有對新市民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權利予以充分的考慮。

胡星斗對本台表示,戶籍平等是政府建設和諧社會的基本前提,如果沒有戶籍的平等,社會不可能和諧,會造成很多的衝突、矛盾:「現在農民工進城,受到種種的歧視,在就業、社會保障各方面,如果他們的子女仍然是受到這些歧視,特別是在幼兒園階段就受到不平等待遇,他們長大了以後,很有可能仇視城市,甚至形成反社會人格」。

根據北京市政協 2009年6月份公布的調查結果,全市註冊登記的各類合法幼兒園共計1266所,其中公辦園300餘所,其他為社會力量辦園,此外還有1298所沒有登記註冊的「自辦園」,幼兒園缺額比例高達將近一半。調查表明,九成家庭希望孩子進入公辦園學習,因為收費低、師資穩定,但數量有限。

究竟問題的癥結在何處,胡星斗認為,辦幼兒園,政府需要財政撥款:「財政開支比較大,讓他們拿出這些錢,他們往往不願意,而且對於弱勢群體,對於非北京戶籍的人口,他們也往往沒有話語權」。

胡星斗教授說,北京目前正在新建數百所公辦幼兒園:「新建的幼兒園應當有條件開放,這次農民工他們在北京工作,為北京做出了貢獻,在北京納稅,他們子女理所應當享受到北京的財政投入所建設的幼兒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