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1月13日訊】BBC轉載署名王淑賢的文章稱,近期北京、濟南先後進行水價聽證會都是在超過八成代表的支持聲中通過的。價格聽證是公眾和公權力博弈的過程,聽證必然伴隨著協商妥協甚至激辯進而最終達成兩者之間的平衡。然而,到底是什麼新模式讓北京濟南的水價如此隨政府願而成功上漲?
筆者根據這兩次聽證會,提煉出了聽證組織者的“五把斧頭”分別從不同的環節將民意給肢解了。
第一把斧是邀請中產階級代表。参加聽證會的消費者代表,都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此类占少数的中產階級的消费者代表了大多数的底层社会的消费者。
第二把斧則通過組織參觀污水再生廠或大肆渲染不提高水價的危害來嚇唬代表。吃不起高水价的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与他们自身的健康相比,在利益斗争与威嚇面前只得繳械投降。
第三把斧就是提出適度的漲價思路來獲取代表的支持。雖然漲價被同意,但也不能太離譜,這例如北京提出三年到位,濟南則只漲兩毛。
第四把斧頭全程公開聽證會和第五把斧头按姓氏拼音字母順序發言。這第四和第五把斧頭可以消除爭論產生的機制,前者會使代表在面對鏡頭時盡顯理性,後者則使各種觀點相互交錯,以至無法產生碰撞和爭辯。爭論被消除,只能使得聽證的過程變得單調:各方闡述完觀點,最後表明一下態度,就完事了,原則上的同意也“被算同意”而通過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五把斧頭”均被冠于“進步”的名義,比如組織參觀體現了政府的細心和促進相互體諒,提出適當漲價思路體現了尊重民情,全程公開和安排一定的發言順序則提高了透明度和使代表均有平等發言的機會,然而實際上卻使民意只能被迫面臨無奈:政府公開了嗎?人家可是現場直播;代表參加了嗎?消費者代表和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都齊全的,但民意代表的絕大多數同意了漲價。
不難想像,這“五把斧頭”如果在中国各地實行,绝对斧斧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