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主要新聞事件回顧(二)

Facebook

【新唐人2010年1月3日訊】

我們繼續上周的話題,一起回顧2009年世界主要新聞事件。今天是第二部分,即2009年下半年的主要新聞事件。

七月



7月5日新疆暴亂。新疆維吾爾人在首府烏魯木齊舉行遊行示威,抗議中共的少數民族政策,但一小部分維族極端分子,卻手持兇器,趁機在烏市大街小巷對漢族民眾大打出手,共造成上百人死亡,近千人受傷。



7月15日,一架蘇制客機在伊朗西北部墜毀,機上153名乘客,和15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7月17日,印尼首都雅加達一繁華商業區的兩処高級酒店,發生連環爆炸,共造成9人死亡,42人受傷。



7月22日,亞洲上空出現日全食。有的地區日全食時間超過了六分鐘。

八月



8月4日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突然抵達平壤,將兩名被關押的美國女記者救囘。兩名女記者是年初在中朝邊境圖們江上拍攝時,被北朝鮮邊防軍帶走的,後以非法侵入等罪名,被判12年苦役。克林頓的突訪,使美朝的緊張關係有所緩和。



8月初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釀成台灣50年來最大的災難-88水災。道路橋梁被沖毀,整個村莊被土石流掩埋,共造成678人死亡,農牧業經濟損失超過141億新台幣。約45億美元。



已故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弟弟、麻省參議員愛德華.肯尼迪(Edward Kennedy),8月25日晚,因腦癌不幸逝世,享年77歲。愛德華.肯尼迪任參議院47年,歷經10位總統。從早期的民權運動到最近的健保改革,愛德華.肯尼迪在國會中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他死後被安葬在阿霛頓國家公墓,距他倆個哥哥不遠的地方。



九月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9月初宣佈,將把歐洲子公司“歐寳”出售給加拿大-奧地利汽車配件公司“麥格納”(Magna)。兩個月後,,通用又收回了這項出售計劃。



當地時間9月30日下午,印尼蘇門答臘地區發生7.6級地震,震中位於西蘇門答臘省首府巴東以西。10月1日,蘇門答臘島中部的佔碑省再發生6.6級地震。印尼衛生大臣估計,這場地震的死亡人數可能達到3000人。



十月

諾貝爾評審委員會主席亞格蘭,10月9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宣佈,美國總統奧巴馬獲得本年度諾貝爾和平奬。他表示,奧巴馬讓世界對美好的未來充滿希望。而這個奬項出爐時,奧巴馬首任美國總統不滿九個月,因此引發了爭議。



讓美國人虛驚一場的科羅拉多州六歲男孩隨熱氣球升空事件,後經警方反復約談,證實是一場製造假新聞的騙局。男孩的父母后分別被判處90天監禁和20天社區勞動,並賠償4萬2千美元的搜救費用。



十一月


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薩爾科奇、英國首相布朗、俄國總統梅德韋傑夫、美國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在內的歐美國家首腦,11月9日,聚集在柏林格蘭登堡大門前,與成千上萬的民眾一起慶祝柏林墻倒塌20週年。



美國總統奧巴馬11月15日晚抵達上海,展開上任後的首次訪華行程。涉及的議題主要包括人民幣匯率、氣候問題和人權及核不擴散等。奧巴馬在首站上海發表演講,強調美國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18日與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會後,中共外交部發表了“中美聯合聲明”。



11月15日,科索沃舉行自去年從塞爾維亞獨立後的首次大選。目前包括美國在內的60個國家承認科索沃為獨立國家,塞爾維亞和俄國反對。



歐盟領導人十九日任命兩項高層人選。決定比利時總理範宏畢出任首屆歐盟理事會主席;而歐盟外長一職則爆冷門,由現任歐盟貿易專員,英國人凱薩琳.艾許頓出任。



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獲選連任,誓言消除腐敗,維護阿富汗的和平與穩定。



欠債近600億美元的杜拜政府企業,“杜拜世界”宣佈,無法按時償還馬上到期的三筆債務,而造成全球股市應聲下挫。“杜拜世界”近年來,以大舉借貸的方式,興建了世界最高的杜拜塔、人工棕櫚島,還有室內滑雪場。金融危機爆發後,一些大規模建設項目紛紛叫停,因此引發了債務危機。



十二月


美國總統奧巴馬:“做為最高行政長官。我已決定,基於國家利益,向阿富汗增派三萬名兵力。”



12月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向阿富汗增兵。在2010年7月前,向阿富汗增派3萬美軍,以盡快結束阿富汗戰爭。



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東約720英里的彼爾姆市一夜總會,發生大火,至少造成101人死亡,134人受傷。



正當伊拉克政府試圖在美軍於2011年撤走之前,展示獨立衛國能力之際,12月8日,巴格達發生4起汽車炸彈爆炸,共造成112人死亡。



當地時間12月19日,經過了12天馬拉松式的會議,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峰會終於在最後一分鐘達成了一項協議(The Copenhagen Accord)。這項協議,是在以美國為首,包括中國、印度、巴西、南非在內的五個國家,於18日提出的一項提案的基礎上達成的。由於以中方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和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在一些減排監察措施上產生嚴重分歧,使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產生具有實質法律效應的條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