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給青年科學家的啟發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12月10日訊】贏得諾貝爾獎是許多中國人夢寐以求的願望。家長和學生能從諾貝爾獎得主的身上獲得怎樣的啟發呢?12月8日,本臺駐瑞典記者單獨採訪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一起來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12月8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發表演講。演講結束後,諾貝爾獎獲得者威拉德.波義耳(Willard S. Boyle)和喬治.史密斯(George E. Smith)接受了本臺記者的單獨採訪。

威拉德.波義耳(Willard S. Boyle)教授的早期教育,是來自母親的家庭教育,直到15歲時,他才進校學習。

採訪: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威拉德.波義耳(Willard S. Boyle):“另一位是我的母親在我人生中,影響最大,令人想像不到,是我的母親教授我科學課程的。在我上學的時候,學校裏沒有老師,沒有正式的老師。”

採訪中,記者徵求到三位元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對青年科學家的一些建議。

高錕教授認為:“有夢就去追逐,選擇感興趣的職業。”

採訪: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威拉德.波義耳(Willard S. Boyle):“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 “一件比其他事更重要事是,保持好奇心,你需要對自己說:我想知道,它是怎樣運行的?”

採訪: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喬治.史密斯(George E. Smith):“主要是永遠非常非常的誠實,保持非常誠實”。

採訪中得知,威拉德.波義耳(Willard S. Boyle)教授和喬治.史密斯(George E. Smith)教授對中國飲食文化和傳統很感興趣。

採訪: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威拉德.波義耳(Willard S. Boyle):“中國菜是最大的貢獻之一,中國人的傳統 生活是值得西方人學習的。”

新唐人記者文秀 周宇斯德哥爾摩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