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12月8日讯】2009年中共当局在增加了10万亿贷款和4万亿投资之后,中国大陆GDP的数字表面上保住了8%的增长。但是大量增发人民币带来的通货膨胀的忧虑也困扰着中国经济。近期一些商品价格的上涨让大陆百姓感受通胀压力。请看记者的报导。
大纪元新闻网报导,近期,中国大陆一系列商品物价上涨。12月开始,大陆食用油开始了新一轮涨价。到12月6号,因进货价格上调,在大陆多个地区,包括大豆油、菜子油、花生油在内的多种食用油价格上涨。涨幅多在6%∼15%之间。
与此同时,工业品价格也有上涨。国家统计局11月24号公布的资料显示,截至11月20号,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全面小幅上涨。其中,各类成品油价格涨幅在5.6%∼8.4%之间,主要钢铁、化工产品价格也有小幅上涨。
从成品油价格上调、新一轮电价调整方案出台,到大中城市上调水价等,12月以来,除了食用油全面涨价之外,蔬菜价格整体延续上涨走势,肉类的价格也微微上涨。
据大陆《南方日报》报导,近期水、电、气、油等价格的相继走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继续上扬不可避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油电水汽等基础性产品的涨价和楼市股市等资产性价格上涨不同,作为价格源头,会带动后面一系列产品成本上升。
大陆民众普遍对通胀的到来感到忧虑。《华尔街时报》文章指出,“通胀隐忧下 中国货币政策备受瞩目”,在一系列的预警之后,中国监管机构控制人民币供应量增长的压力正在上升。
为了保持GDP数字8%的增长,中共当局2009年增发10万亿贷款。《美国之音》电台报导,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说,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为通货膨胀埋下了隐忧。“它最终要反映到物价上,现在我们估计,这一波通胀到底能有多高,是会达到15%还是20%?”
新唐人记者赵培、陈月秀综合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