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管生活】 企業面對困頓之道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11月26日訊】《易經》〈蹇卦〉上說:「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南懷瑾先生的解釋是:「蹇卦,象徵陷入困境,難以前進;面對這種情況,利於向西南行動,不利於向東北行動。此時利於出現大人物,只要能夠堅守正道,始終如一,就一定可以獲得吉祥。」

景氣循環一直是企業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就像這次的金融海嘯,嚴重性史上少見,連美國的百年大企業如雷曼兄弟和GM都應聲倒地。就算沒有遇到不景氣,企業仍得面對經營環境不利於己的變遷,例如市場上出現新的技術、新的營銷方式、新的競爭者等導致企業危機。危機有時候是轉機,但要看企業如何面對。

前段《易經》上敎我們的是,面對困頓要能堅守正道,始終如一,就一定可以獲得好的結果。例如金融海嘯中,許多企業動則裁員,不顧員工生計,只是要求得財務報表好看那一點點,希望維繫股價,偏離正道卻作用有限。那些上下一心、同舟共濟的企業,等到景氣逐漸復甦,則能保有實力趁勢成長。

〈蹇卦〉另一段文字說:「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對困境時,有些企業開始不顧企業倫理,內則苛刻員工,外則低價搶單,大砍供應商的利潤,或臨時抽單,名為生存,實則將自己決策錯誤的的成本轉嫁他人。有些企業則值此困局,反身修德,檢討企業內部的結構設計、文化氛圍、營運流程等等,藉機改善自己的體質,等待時機。

〈蹇卦〉還有兩段文字:「九五,大蹇,朋來。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有些企業在面對難關時,內部人才流失,外部則銀行、供應商避之唯恐不及。但有些企業平日善待員工,與顧客或供應商等外部利害關係人互惠互利,不但內部能共赴難關,平日合作的企業也都願意給予支持,例如減緩收款、維持供貨等。這都是平日堅守正道的回報。

企業不可能永遠平順,泰極否來,吉凶悔吝的循環,是一種世間的常態。近年來台灣企業逐漸「美國化」,高階主管遇到不景氣,第一個動作就是裁員,賺了錢就是發獎金自肥和攏絡員工,企業之道「唯利而已」。但天地間還有看不見的手,便是《易經》上說的「正道、修德則大蹇朋來」。以善為本、真誠待人,對他人好,就是善待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