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10月18日訊】受法蘭克福國際書展的邀請,旅法華人作家,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和旅英詩人楊煉,17日在書展上就作家在兩種文化環境中的創作經驗進行公開討論,吸引了眾多中外觀眾。請看本臺記者發自法蘭克福的報導。
今年69歲的高行健21年前來到巴黎定居, 他不僅是一位畫家,也同時用中文和法語進行小說和劇本創作。他說自己除了生病,連節假日都沒有停止寫作. 他認為中文作家用外文進行創作是一種挑戰,但也完全有可能做到。
高行健: “我認為,作家首先需要的是內心的自由,只有得到這個自由的時候,才可能充分寫作。” “這個創造它可以不顧及一切的阻力和社會條件的限制。”
54歲的詩人楊煉是在1989年六四天安門屠殺事件後決定流亡海外的,目前在英國倫敦從事中英文的詩歌創作.他認為流亡生活給作家帶來了收穫:“獲得的是一種自覺,一種對自我的自覺,對語言的自覺,和對文學的自覺,獲得了對自我追問的自覺。”
高行健認為不管用甚麼語言創作,都要求語言的清晰:“語言的清晰,背後是思想的深刻和清晰. 而每一個時代的最好的作家留下的作品,都因為作家充分的回答了這個時代,充分的回答了他所存在的生存條件,充分的認識了人性的複雜,充分的認識了他自我的矛盾和困惑,才有可能寫出深刻的作品。”
高行健的大部分作品是來到法國後創作的,其中她的自傳體小說“一個人的聖經“揭示了文革的歷史悲劇。1989年六四事件後,高行健宣佈退出中共。他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被中宣部封殺,在海外和世界文壇卻享有極高聲譽。
新塘人電視臺記者 朱娣 伊仁 德國法蘭克福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