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10月12日訊】(中央社巴黎11日法新電)神經科學家發現,學習拋物雜耍會改變大腦白質(white matter),主要由神經纖維束構成的白質能幫助大腦各部分互相溝通。
牛津大學研究員找來48名原本不會拋物雜耍的健康年輕人,讓他們接受腦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MRI),然後取得腦部橫切面圖。
其中一半的受試者接著經過6週訓練,學習如何拋物雜耍,在這段期間,研究者鼓勵他們每天練習30分鐘。最後,每位受試者都能表演至少兩輪的經典拋物雜耍。
他們與另外一半未學習雜耍的受試者都再次接受腦部掃描。影像顯示,學雜耍受試者的白質出現重大改變。白質中的長纖維束傳送神經細胞間的腦電訊號,並連接腦部各個區域。由神經細胞組成的大腦灰質(greymatter )則負責處理訊息。
「自然神經科學雜誌」(Nature Neuroscience)今天刊載於網路上的這項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義,因為這顯示大腦在兒童期之後,還保有可塑性。
領導研究的約翰森伯格(Heidi Johansen-Berg)在新聞稿中指出:「我們常認為大腦在成年後,就固定下來,甚至開始退化。」
「事實上,我們發現腦的結構仍可能改變,我們的研究顯示,腦部為了更有效運作,可能調整自身的傳導系統。」
他表示,接下來可能出現刺激腦部以維持神經系統健康的臨床應用。
他說:「知道腦部傳導路徑能改善,長久下來,或許對催生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這類因神經傳導退化所引起疾病的新療法,有重要影響。」(譯者:中央社林仟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