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10月12日訊】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由德國女作家赫爾塔•米勒女士(Herta Mueller)獲得,但她的名字,不僅華人文學界覺得陌生,甚至部分媒體都稱米勒為「德國文學的圈外人」。不過中國流亡作家傅正明別具眼光,成功預測了米勒的獲獎。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表示,米勒獲獎的原因,是她以特別犀利的語言描述了在獨裁統治時期的生活。評審團發言人恩隆德(Peter Englund)說,「她寫作的方式非常有力量,她有著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傳達力」。
諾貝爾文學獎的結果一出爐,許多華文媒體以「爆冷」形容,現居瑞典的中國流亡作家傅正明則以獨到的角度,說明他看好米勒的原因。
傅正明:「他這次選出來,在瑞典是一片掌聲,而且瑞典的批評家認為,米勒作品幫助他們了解和理解,在集權制度下,人的精神的發展」。
今年56歲的米勒出生於羅馬尼亞,她的作品中大量描述羅馬尼亞在獨裁統治時期,人們受到壓迫和逃亡的故事。
米勒的母親曾被蘇聯勞改營勞伇5年﹔而她本人也因為拒絕向秘密警察報告其他知識份子的情況,屢遭騷擾和被開除工作。米勒在集權體制的壓迫下,堅持寫出底層民眾的真實聲音,也是令人感佩之處。
傅正明:「這次頒獎,我認為是有很大意義的,他弘揚了歐洲人文主義的傳統。如果我們不去反抗這樣的一種社會的黑暗,那麼我們寫詩歌就是野蠻的」。
米勒作品的發行人認為,這項殊榮是表彰她拒絕讓共產政權統治下的殘酷生活被遺忘,所做出的努力。
諾貝爾委員會在柏林圍牆倒塌20年之際,把文學獎頒發給一個擅長描繪鐵幕生活的作家,外界普遍認為是對東歐共產極權瓦解巨變的致敬。
新唐人記者 施萍 唐宇 陳香雲 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