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10月3日訊】走過六十年,談起中國,我們不能不審視中國的經濟發展情況。中國廣大的內需市場,對任何一個國家與企業來說,似乎都是不擁抱便出局,但是中國目前的共產體制,卻又讓各國對中國經濟心存疑慮。究竟我們應該怎麼評估中國經濟?請看以下的報導。
簡天倫博士分析說,中共自從執政後一直執行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道路,前30年公有制佔的比重大於95%以上,後30年公有制下降後經濟才開始增長。
簡天倫:「政府的干預,在前30年是非常多的,完全是把經濟銬在鳥籠子裏面,人們的生產力、創造力都沒辦法發揮﹔後來還是後30年改革,放鬆了一些管制,那麼經濟增長速度就快多了,尤其是引進外資,還有私有企業,生產力得到了一些發揮。」
簡天倫博士進一步分析說,對比中、日、韓、臺四個文化相近的國家和地區的人均GDP,日、韓、臺在十多年前就達到上萬美元了。
簡天倫:「日本在30多年前就達了到上萬美元。其實呢,大陸現在的人均GDP水平在2008年的數字是$2770,這個水平相當於台灣1983年的水平,1983年台灣已經達到了$2880的人均GDP。韓國呢是在1985年的水平,相當於現在大陸的人均GDP水平。」
簡天倫表示,台灣和大陸經濟水準在49年的時候差別不大,兩地的文化和語言也相近。它們的差別就是政府的執政,一個要搞資本主義,一個要搞社會主義。目前,大陸人均GDP只相當於台灣的八分之一,這就是制度不同造成的。
新唐人記者林慧心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