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災害 學習自然共存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9月20日訊】大自然的災害,讓災民們重新思考要如何敬天惜地、順應自然、共生共存,921地震時,南投埔里的桃米村有62%的房屋被震倒,重建後,打造成全台灣著名的生態村,此外,九二一地震,台灣293 多所全倒的學校重建,一系列嶄新的校園重建工程,特別著重和自然教育,掀起了一波台灣新校園運動。

桃米生態

走進桃米生態村,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綠意盎然,九二一後,這個原本產業凋零、人口外移嚴重的小農村,在農委會學者專家以及民間團體輔導協助下,把生態融入生活,生活融入生態中。

桃米生態旅遊協會 總幹事 李淑惠:「像前面這個河段,是水保局的工法,那個水泥壁上不可能有植物存在,因為它沒有孔隙,所以我們重建之後,我們回歸自然,所以我們使用了所謂的生態工法,大小石頭砌成的工法,那這樣子的一個工法,孔隙與孔隙之間就會有一些植物產生,就會有一些物種產生,很多的青蛙、蜻蜓、鳥、蝴蝶,就會以這裡為家。有很多的生態旅遊者會來到社區,是因為社區裡面的物種非常豐富。」

改變人工強為的方式、回歸順應自然的生活態度,地震後,居民開始思索和大自然的關係。透過田野調查,發現家鄉有著全台三分之二的蛙種、三分之一的蜻蜓物種,驚訝於家鄉蘊含豐富的物種,居民開始著手復育溼地,培養了近二十位生態解說員,串連農舍做為觀光民宿,用雙手把家園打造成以環境保育、愛護自然為核心的生態村。

桃米生態旅遊協會 總幹事 李淑惠:「因為我們沒有去除,大量的砍除在這個深山裡的樹木,以天災來講,桃米並不會受到所謂土石流,桃米沒有土石流這三個字,但是地震真的是把我們從另外一個黑暗面,帶到另外一個光明面。」

新校園運動

人與自然共生的理念,不僅在傳統農村找到的新出路,也在台灣的校園重建裡掀起了運動。綠意盎然的校園、寬敞的活動空間,一棟棟優雅的灰色建築,這裡是南投的竹山國小,九二一強震下,曾經是七十六間教室全倒的一片廢墟。校園重建中,融入和自然環境共存的思維。別小看一小小的連鎖磚,它可以讓雨水滲入土裡,涵養地下水源。

前竹山國小校長陳清水:「重視環保,也合乎綠建築,所以到處我們看到連鎖磚,草地要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還有透水性也要占大部份。」

位於鹿谷鄉山區的內湖國小則是與自然環境融合為一體,不需冷氣,卻創造出涼爽明亮的自然空間,不僅節能減碳,還成了台灣著名的森林小學。

南投縣內湖國小教導主任李秀俐:「學校目前的話我們是定位在藝術生態小學,讓每一個小孩子都了解我們學校特有的這些昆蟲、植物,讓他們真的融入到這樣子的環境裡面。」

九二一地震後,教育部呼籲企業團體認養重建災區學校,民間認養108校,教育部重建比較困難的63校,2003年,幾乎全倒的293校校園重建完成。大自然突如其來的災害震垮了校舍,不過,重建後的校園,強調的是尊重自然、融入自然,讓新的校園成為孩童學習的快樂天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