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金融風暴中的台灣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9月16日訊】全球金融風暴,台灣不可避免地也受波及﹔過去內閣團隊推出了許多應急的救經濟措施,並企圖穩定金融與股市﹔新上任的閣揆,主張庶民經濟,那麼,學者怎麼看金融風暴前後的台灣呢。

金融海嘯來勢洶洶,政府團隊陸續推出過消費券,三挺政策,促進就業等救急方案,然而九月份惠譽信評預估,台灣今年失業率還是可能高達7%,而明年經濟成長率只有百分之二點三。

臺大國企所教授 林修葳:「從救急角度講,其實分數可以打滿高,八十分沒問題,但是很多案件需要配套,所以任何一個動作,即使他救急,緊接著他有些配套措施要細膩,這點可能分數就稍微低一點,也許只有六十分」

不過金融風暴中,台灣取消了公司登記最低的資本,大幅改善令人詬病的稅務,提升經商環境,使得台灣的競爭力全球評比,進步了五個名次。

臺大財金所教授 黃達業:「政府對金融海嘯的因應,一開始是有一點緩慢,後來經過全面存款保險實施以後,穩定金融體系以後,以及對股市的救急措施開始鬆綁,十二月底到一月的時候,就開始步入正確的軌道」

而新接棒的閣揆,推出庶民經濟理論,認為好壞指標不只侷限於數字,更為實際的是餐廳生意、貨運業務,甚至道路的貨櫃車數。

臺大財金所教授 黃達業:「庶民經濟,它通常屬於同期指表,對施政來講比較能夠消除盲點,過去的經濟指標都是落後指標,所以比較沒辦法給施政,提供一個先前的方向」

雖然學者普遍預言,全球景氣明年下半年復甦,不過學者表示,舉債發消費券等多項擴張性財政政策,已經讓國庫赤字遽增﹔台灣未來還要面臨風災重建工程,以及H1N1防疫,這些都影響著景氣是否回春。

新唐人亞太電視 陳進交 陳真 台灣臺北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