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8月14日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和三大鐵礦企業談判僵持不下,鋼鐵協會指責民營企業私下與外國鐵礦簽訂合同。可是中國連續幾年買進高價位的鐵礦石,罪魁禍首是民營企業,還是另有內幕,力拓間諜案風波還在持續燃燒,請看記者的報導。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與外國的行業協會兩者的差別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它是一個官方的管理機構。自從2004年中國獲得長期鐵礦石進口談判權以來,鋼鐵協會推行進口許可證制度,將原本多達數百家的進口企業縮減到112家,最近更提議壓縮到 5-10家。同時建立了談判委託制度,指定「寶鋼」全權代理中國鋼鐵企業談判,2009年鋼鐵協會親自上陣。這樣,就形成了進口鐵礦石的國家壟斷。
沒有進口許可而有鐵礦石需求的中小鋼廠,迫不得已向進口企業和代理商購買鐵礦石,這樣又形成了一個現貨市場。現貨價格要遠遠高於進口市場,兩種價格的巨大差價,成就了國企和代理商的暴利。
資深評論員葉檀在博客中提到,去年中國進口的鐵礦石中超過10%被拿到現貨市場上倒賣,國企和代理商倒賣鐵礦石收入至少超過200億元。過程中代理公司加價30%到50%。
在國有大企業倒賣鐵礦獲取暴利的情況下,作為談判代表的「寶鋼」沒有進行有力的壓價,才導致中國鐵礦石進口價格從2004年到2007年的上漲幅度一度高達71.5%。
葉檀說,中小企業同鋼鐵協會代表的國營企業利益對立。鐵礦價格即便降低,獲益的是擁有長期礦石進口權的大型鋼企,中小鋼企沒有必要為此賣命。
由於鐵礦石談判陷於僵局,同時中國鋼鐵需求回升,38家無法獲得長期進口協議的中小鋼廠在不久前和淡水河谷簽訂5000萬噸現貨供貨協議。中小企業被鋼鐵協會斥責為在鐵礦石談判關鍵時刻“惡劣的拆臺行徑”。
葉檀說,中國鐵礦石價格的非市場化,造成了鐵礦石談判的困境。
新唐人記者 趙培、陳香雲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