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失業率創新高 盼最快第三季末觸底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6月22日訊】(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22日電)5月失業率再創史上新高,不過包括就業人數、勞動參與率、加班工時等出現轉趨穩定徵兆。財經官員透露,隨景氣於第一季已觸底,失業率為落後指標,最快今年第三季末可望觸底。

不過,學者也提出不同看法,中央大學副校長、人資所教授李誠表示,受全球金融海嘯影響,「這次真的不太一樣」,例如兩岸關係和緩對台灣經濟的實際效益尚未浮現,因此,國內勞動市場能否於今年下半年觸底復甦,宜多觀察。

主計處今天公布,受畢業生投入勞動市場影響,5月失業率達5.82%,失業人數63.3萬人,經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達5.84%,紛創歷史新高,顯示勞動市場仍嚴峻。

不過,財經官員表示,嚴峻中已出現轉趨穩定徵兆,例如因景氣導致失業的循環性失業人數,已接近最壞的谷底,5月「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雖高達35.4萬人,但較4月僅增加4000人或1.19%,增幅為近9個月最低,代表循環性失業近谷底。

財經官員表示,隨景氣於今年第一季觸底,預計第四季經濟將轉為正成長,失業情勢也將趨緩,有機會在今年第三季末、第四季初看到失業情勢觸底。

官員解釋,目前循環性失業人口已明顯減少,雖面臨暑期畢業潮,將導致摩擦性失業人數增加,但只要摩擦性失業人數未比往年增加、循環性失業人數持續下降,經季節調整的失業率即可望止升,勞動市場也將隨之觸底。

不過,學者提出不同看法,李誠表示,暑期大批畢業生出籠,將使失業率升高,國內經濟情勢也仍存在不確定因素,例如兩岸關係逐步和緩,「但要看到結果」,對國內經濟的實際助益效果為何,仍須進一步觀察。

李誠表示,日前世界銀行上修對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率預測,由原先預估的6.5%,上修至7.2%,理論上中國經濟表現轉佳,對將帶動台灣經濟成長,但近期包括中國家電下鄉、採購團來台、開放陸客觀光等政策,對國內經濟、勞動市場的影響仍有待觀察,因此不宜過早對失業情勢觸底做出判斷。

主計處表示,每年5月開始,估計有32萬名學生畢業,其中44%將投入就業市場,今年約有近14萬名畢業生將投入市場;受畢業潮影響,每年暑期失業率平均將上升0.3至0.4個百分點。

若根據歷史經驗,加上暑期畢業潮影響後,今年8月失業率恐飆破6%,加上5月長期失業人數達9.9萬人,仍持續創民國93年2月以來新高,勞動市場雖出現轉趨穩定徵兆,但失業問題尚未觸底,仍宜保守因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