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6月1日訊】景氣不好,做公益需要創意,在美國有媒體加入聯合勸募組織,而在台灣則有知名連鎖便利商店與全球最大的醫療器材製造商,以有效的資源管理、具創意的募款服務,與聯勸組織共同合作,帶給社福界更多資源與協助。
投入公益事業,企業不再扮演散財童子,而是以其最擅長的經營管理模式與行銷創意,與聯合勸募組織合作。在美國有RCN有線數位媒體加入全球聯勸組織;在台灣則有7-11便利超商與J&J(嬌生集團)等在地企業的投入,與聯勸一起開創新的公益合作模式。
全球聯合勸募組織總裁布萊恩.蓋勒:「RCN與Peter(CEO)完全了解媒體的影響力,以最短的時間讓上千萬觀眾認識我們,並協助我們將更多的資源,去幫助更多的人們。」
台灣J&J總經理張振亞認為,經濟不景氣,更是公司做公益的最佳時機。
台灣J&J總經理張振亞:「以我們這個物資捐贈這個case(案例)來講,其實不花一毛錢,至少從現金的角度,他不需要掏出錢來,所以更適合在這樣一個經濟環境裡面用。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有一個像聯勸這樣的團體,來管理、來主導這件事情,就變得相當的關鍵性。」
透過7-11的通路,曾締造39天內,售完所有母親節愛心商品,平均每日可募集新臺幣33萬元。但這背後卻花了聯勸七年的時間,才獲得這項合作計劃。
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理事長魏永篤:「如何協助企業,增進他們的企業形象,這是蠻重要的,因為全世界的經驗看的出來,當你企業形象好的話,即使你的產品更貴一點,一般消費大眾還是願意買的。」
如今行善不再是非營利組織的專利,企業的想法跑得比公益團體還快,更注重創意與資源有效管理,誰能用企業的語言爭取合作,就能突破非營利經營困境。
新唐人亞太電視 周亮君 林三豐 阜東 台灣臺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