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5月15日訊】(中央社台北15日電)中國最近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政府推行的刺激經濟寬鬆財政與貨幣政策開始顯現效果。但專家擔心,中國寬鬆貨幣政策可能導致銀行壞帳危機,並導致類似美國的「房地產市場泡沫」。
根據新的經濟數據,中國政府去年宣佈的人民幣4兆元刺激計劃以及創記錄的銀行借貸正在對中國經濟產生正面影響:今年頭4個月,工廠以及房屋支出同比成長30.5%;上證指數也因為投資人預期中國經濟會加速成長而暴漲46%。
國際金融公司摩根士丹利甚至把中國經濟成長的預測從先前的5%提高到7%到8%,但是,有些專家警告說,這一切都是短期的,是以損害中國經濟的長期健康和可持續成長為代價。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專家、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佩蒂斯(Michael Pettis)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表示,中國銀行非同尋常的借貸激增令人擔心出現類似1990年代的另一輪銀行壞帳危機,並在更廣泛層面影響中國的經濟轉型。
美國之音引述佩蒂斯分析,中國過去三十年的經濟增長模式是鼓勵高儲蓄和高投資,這樣的結果造成產能超出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不得不嚴重依賴出口,特別是對美國市場的出口。
佩蒂斯表示,中國的銀行主要是政府政策執行機構,它們將大量貸款投入無效或是低效的項目中。這樣的結果就是銀行壞帳上升,最終威脅中國銀行系統的生存。
佩蒂斯估計,壞帳給中國銀行系統造成的損失相當於中國GDP的40%到50%。
華盛頓智庫美國傳統基金會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也持類似的看法。他認為大部分被貸出的錢更多是出於政策原因,而不是商業盈利。
美國企業研究所中國經濟問題專家拉赫曼( Desmond Lachman)也表示,中國政府刺激措施的問題在於把太多的貸款投入了與出口相關的企業,使得業已過剩的產能繼續增加。
他說,「我認為將出現的情況是,這些措施會在短期內促進中國的經濟,但是長期看來會引起銀行壞帳問題,因為我懷疑海外市場有足夠的能力來消費這些因為投資增加而多出的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