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5月7日訊】張建
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如今,高貴的學費,畢業即面臨失業的現實,再加上政府控制下倡導的學歷就業導向,讓上大學也正在,或者說已經成為窮人心中的雞肋。高考考不考?大學上不上?正在成為普通民眾,特別是窮人階層的內心煎熬。
無論是讀書無用論,還是唯有讀書高,都是不同個體對於讀書最終效果的真實評價。如果你因讀書而得到了你自己想得到的最大利益,那麼你就會得出唯有讀書高的結論;如果你雖然努力讀書,但最後仍然是一貧如洗,那你得出讀書無用論,也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只不過這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的出現,表明讀書上大學也不是萬能的,同時說明讀書上大學也不是真的那麼無用的。
就當前的現實情況看,對於貧窮的普通民眾來說,讀書上大學只能是雞肋,也就是不讀不行,讀了不一定行。不讀嗎,你就被擋在很多收入高、有前途的工作崗位的外面,因為很多工作崗位,特別是政府控制的工作崗位是有嚴格的學歷職稱控制的,你沒有學歷,要想去找一個類似公務員這樣的好工作那是決對不可能的,另外,政府對高學歷群體的優厚條件又十分誘人;要讀嗎,對於畢業後的前景又心中無底,並且還要交高昂的學費。對於那些無權無勢無錢的普通民眾來說,讀書上大學——已經成為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雞肋。
在政府倡導的學歷就業導向下,人們(不僅僅是大學生)不得不讀書,但高昂的學費、競爭激烈的就業狀況,大學生畢業就面臨失業的嚴峻現實,讓上大學,包括上高中已經成為中國窮人心中的雞肋。
為什麼說上大學只是窮人心中的雞肋?因為對於富人和權貴階層來說,上大學的高學費對於他們來說只不過是九牛一毛,算不了什麼,畢業後的就業一般來說也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對於富人和權貴來說,現行的政策是給他們提供的良好的教育和就業的機會,學習不好,可以出錢混個學歷,只要有了學歷,就業就是很容易的了,並且還要好的、收入高的工作。
考上大學那一刻的喜悅與畢業即失業的痛楚,讓還在讀中小學的窮人的孩子和家長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讀書無用正在得到驗證,知識改變人生的口號也正在被窮苦百姓理解為實足的謊言。
近來引起不小轟動的萬名高中生放棄高考的新聞,正是這種現實的真實反映。棄考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經濟困難和大學生就業難,並且以農村考生棄考多。應該說棄考並非是他們的本意,高昂的學費、沒有可以依靠的關係、就業前景的糟糕,讓他們忍痛割愛。
在如今,我們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就是“書不讀不行,但讀了也不一定有作用。”在政府控制倡導的學歷就業導向下,讓中國的人必須要讀書,但就業競爭的激烈和殘酷性,高學歷失業日趨嚴重的現實,又讓人們感嘆:讀再多的書也沒有用。
在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下,讀書讀大學正在、或者說已經淪為窮人心中的雞肋,真的是食之很無味,棄之又可惜。
當然,在我們的現實社會中,讀書上大學的確能給普通老百姓一些機會,也可以說,讀書上大學是普通民眾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高學歷、高職稱的人能享受到政府的各種特殊優待,那怕他們並沒有做出任何有利於社會、有利於人民的些許貢獻,他們的待遇仍然是非常好的。有了高學歷、高職稱,雖不說是一定大富大貴,但可以做到衣食無憂。高學歷、高職稱也是謀求更大利益的敲門磚。這讓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普通民眾是非常嚮往的。
九十年代以後,特別是本世紀以來,在教育產業化的推動下,高學歷、高職稱的人數急劇膨脹,而就業崗位並沒有同步增長,僧多粥少現象突出。僅僅憑一個大學學歷已經無法獲得好的工作崗位。要想得理想的、有前途的工作崗位,官權、金錢、人際關係成為了決定因素。而這些正是普通老百姓和窮人所不具有的,加上上大學的高昂學費,讓窮人們對大學不在那麼熱衷了。但不讀大學,在我們的現實中,你就將永遠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讓你受盡歧視和盤剝,基本上沒有什麼出人頭地的機會。
在我們的社會中,有各種各樣的看起來很嚴格、公正的考試、面試招聘程序,但土生土長的中國人都知道,獲得好的、理想的、有前途的工作崗位的決定因素是官權、金錢和關係。
在這種前提下。很多無權無勢無權,希望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人,往往成為被淘汰的對象(需要說明的是,也許有少數這樣的人改變了命運,這些人往往成為了榜樣式的人物加以宣傳表揚,但他們並不能抹殺大多數無權無勢無錢的普通人的普遍命運)。而不讀書,那麼你就一點機會都不會有的。在嚴格的學歷、職稱就業門檻下,你參加考試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對於窮人及其子女來說,他們深深地感到,不讀書不行,讀了也不一定行。對於他們來說,讀書——讀高中、讀大學……,就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知識本無過,利誘之下的讀書學習,讓普通人對知識和教育產生厭惡情緒,這是很危險的社會現實。
高學費、就業難、畢業就面臨失業、學歷職稱作為就業必須前提的現實不改變,書讀還是不讀,大學上還是不上的兩難煎熬,就不會從窮人及其子女的生活中抹去。
转载《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