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經刺激術治療癲癇 發作頻率減少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3月27日訊】(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27日電)台中榮總神經外科醫師李旭東今天表示,癲癇患者在接受迷走神經刺激術治療後,發作時間、強度、頻率都大幅減少,生活品質也獲得改善。

李旭東指出,一名深受癲癇困擾15年的少年,平均每個月癲癇總會發作4至5次,發作時不僅說話不清、全身抖動,甚至失去張力、意識,父母曾試過所費不貲的針灸、中藥與五榖湯等方式治療,但都只是治標不治本。

在經過迷走神經刺激術治療1年後,現在患者不僅發作時間、強度、頻率大幅減少,還能獨自到外地唸書,獨立出門打工賺取生活費。

李旭東表示,還有一名年約20歲的少年,以前每週癲癇至少會發作2至3次,但在接受神經刺激術治療後,現在這名少年有3個月癲癇未曾發作,甚至,現在發作的頻率也大幅降低至每月1次,讓這名少年重返正常生活。

因為接受迷走神經刺激術而獲改善的一名17歲癲癇患者,今天也到台中榮總現身說法,他在植入迷走神經刺激術後,不僅學習成績進步,癲癇發作更由每週1次,降至僅有打籃球或情緒興奮時才發作,而且可以用迷走神經術的磁石將發作壓下。

李旭東表示,在經過1年的門診追蹤上發現,接受迷走神經刺激術治療的癲癇患者,無論是在發作時間、強度、頻率上,平均都能減緩5成以上,甚至還有患者因此出現智商上升,術前的憂鬱症症狀也因此改善。

李旭東說,癲癇是一種因腦部神經細胞不正常放電,且無法抑制的發作所造成的疾病,在治療上可透過飲食、藥物與手術。如果癲癇患者對藥物控制無效且放電病灶單一,可透過外科手術控制病情,但是對許多藥物控制無效、且有多處放電病灶的患者,是不適合經由侵入性開顱手術治療。

李旭東表示,隨著迷走神經刺激術技術的成熟,癲癇患者在外科手術上也多了另一較安全的選擇,有別於開顱手術部位在大腦,迷走神經刺激術的手術部位則是在左頸與左胸,原理是利用24小時的定量電衝動傳到左側頸部的迷走神經,再傳送至大腦,減低腦部不正常放電產生,達到控制癲癇發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