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3月6日訊】(中央社台北6日電)中國大陸有「龍鳳之鄉」美譽的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最近有驚人發現,高日蘇大黑山存有紅山文化早期至紅山文化晚期刻有文字形象符號的岩畫近千塊,中華古文字史可望向前推移2000年。
內蒙古新聞網報導,這些珍貴的文符岩畫位於高日蘇大黑山三號山體南坡頂端,距西北方的烏丹鎮有70公里。此地北有那斯台紅山文化遺址,南有敖漢小河沿文化遺址,是一處尚未開墾的原始荒漠之地。
報導表示,最具代表性的一幅是大黑山頂面朝南的一塊獨立岩石,在2平方公尺的岩石上刻畫出形態各異的文符個體30多個。比龍山文化陶文符多19個字,是中國大陸迄今為止史前陶(石)遺存文符字數最多的一塊。它向後人展示文字由初始的象形圖畫,轉變為有多種符號組織的抽像化圖文,用來表達較為複雜的抽像概念。
報導指出,經專家判定,此文符既不是新時期早期寫實圖畫,又不是西方遍體音符號,也不是中國方塊漢字元號,初步推測可能是甲骨文應用之前的過渡符號。
據報導,岩畫中有不同體態的3個人,各種動植物形態若干個,隕星1個,尚未確定的文符若干個。最突出的是不同方位、不同性別、不同姿態的3個人體符號朝著一個碩大的物體方向奔跑。
雖然岩畫記載的時間和內涵尚不清楚,但據發現者內蒙古岩畫保護與研究學會常務理事吳甲才透露,岩文的記載應與某一重大突發事件或巫師所期盼的某種意圖有關。岩畫岩質為磁鐵石質,硬度為8度,即使用水泥釘都無法刻畫,古人是如何刻磨上去的至今仍是一個謎。
報導表示,這幅岩文經中國考古和岩畫專家蓋山林等人測考,距今約5500年至4200年,屬於新石器晚期的一幅文符岩畫。這個發現,有可能使中華民族古文字、文字史提前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