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大軍求就業 民工潮後學生潮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2月2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東方華盛頓報導)據中國官方提供的數據,中國大學今年應屆畢業生有611萬,加上去年沒有找到工作的100萬待業大學生,共有700多萬大學生要就業。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有廣東政協委員倡議“新上山下鄉運動”,提出大學生應該學習他們的父輩,嚐試任何工作和出路。

*民怨能引發民亂*

有觀察家指出,很多農村和城市普通家庭傾家蕩產才培養出一個大學生,原指望這位天之驕子能夠掙高薪,改變家庭的貧困面貌,不料十年寒窗培養出一個待業青年,這種期望值和殘酷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造成的民怨,如果處理不好很有可能引發社會危機。

*畢業偏遇頂頭風*

中國大陸今年的700多萬大學畢業生,面對世界金融危機的下中國就業市場萎縮的局面,想找到一份合適工作的前景非常黯淡。

*政府鼓勵西進*

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中國政府也採取了相應的對策,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新華社援引中國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的話說,教育部將通過具體措施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包括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等等。

這一措施能否奏效呢?讓我們看看《南方週末》記者(傅劍鋒 ,沉穎, 朱紅軍, 向郢等等 )前一段時間對大學生就業困境所寫的一篇調查性報導。

*西部畢業生 反而向東流*

根據《南方週末》的調查,中國的大學生畢業後,非但沒有像中國政府所希望的那樣,出現大學畢業生從京津穗等大城市向西部貧困地區流動,恰恰相反,西部大學生畢業後紛紛向京津穗等大城市逆流,“寧要北京一張床,不要西部一套房”就是這種心態的真實寫照。

正如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胡星斗所指出的那樣,大學生在畢業之後,希望能夠到大城市或者大企業,不願意到貧困地區或農村或中小企業就業,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中國貧富差距近年來越來越大。

“我們很多的大學生要擁擠在城市,特別是擁擠在大城市,不願意到農村去就業。這是因為不但我們的城鄉差距太大了,我們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差距也太大了。 我們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差距也太大了。 壟斷的國有企業與千家萬戶的零散的中小企業的差距太大了。”

聯合國多次警告中國急需縮小貧富差距。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一篇報告中稱,中國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可能會威脅其社會穩定。根據中國國家發改委發佈的數據,反映貧富差距的指標“基尼係數”,在中國已經突破合理值的上線,亮了紅燈。

*高校連年大擴招 推遲待業潮*

《南方週末》的調查性報導指出,近幾年,中西部應屆畢業生,正洶湧澎湃湧向北京和東南沿海大城市流動。這一潮流與包括西部地區大學在內的全國大學擴招直接相關。據中國教育部門公佈的數字,200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114萬,隨著教育產業化改革的進程,各個大學競相擴招,畢業生連年成倍增長。今年中國高校本科生進入就業市場的有611萬,是2001年的近6倍。

《南方週末》分析說:中西部的經濟社會條件顯然無法吸納成倍增漲的畢業生。於是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民工潮”之後,21世紀初,一股來自中西部的“大學生潮 ”開始形成,大規模地湧向吸納能力相對較強的北京和東南沿海大城市。近年北京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每年至少吸納了全國高校一半的大學畢業生。

*校門湧出700萬 多少人奔公務員*

然而在這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中,最先受到打擊,受到打擊最嚴重的是中國東南沿海的外貿出口型企業,從而讓希望在外資企業工作的大學生在就業方面處在非常尷尬的境地。700萬大學畢業生被媒體稱之為“沒有方向感的新盲流”。

很多大學生把就業目標瞄向國家公務員考試。

中國媒體報導了一個來自內蒙古農村大學生的例子。北京科技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的王明畢業之後,也不想回內蒙農村,他覺得以考公務員的方式留在北京是最好的方向。他數次參加中央和國務院直屬機關的公務員考試,但最後總是被淘汰。北京很多事業單位公務員考試只面向北京生源。沒有戶籍限制的民族宗教事務處,碩士生的簡歷也有一尺多高,本科生的簡歷更是好幾摞。他最後連筆試機會都沒得到。

*不都是金融危機惹的禍*

中國教育分析人士劉思坤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進行研究,得出的深層結論是中國的大學沒有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來。

他認為,大學的社會價值在於積累研究人類最優秀的文明成果,為社會輸送需要的人才,在社會整體面臨問題與為難的時刻,能夠運用理論和文明的力量,為人們指引道路。然而,今天的中國大學,論文造假、學術腐敗成風,大學價值淪落,這樣的大學培養出來的產品──大學生,自然也因理想迷茫而無所歸依。大學如此質量,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社會顯然不會接受。即便沒有發生當下的金融危機,大學生就業難也一定是一個真問題,即便不在今年凸顯,將來也肯定會顯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