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大旱災是天災還是人禍

Facebook

主持人:各位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新唐人電視電台《熱點互動》節目。最近兩週,中國北方遭遇了歷史罕見嚴重乾旱的新聞一下子充斥了各大媒體,旱情之嚴重,持續時間之長,受災面積之廣,非常引人關注。

剛剛過完農曆新年的人,突然間意識到去年是大雪災開年,而今年的大旱不僅是開年,還從去年秋天延續至今。這樣的久旱為什麼會是突發新聞呢?幾十年不遇的大旱,難道都是老天爺之過嗎?如此嚴重的旱情,會造成怎樣的後果呢?我們今天請資深評論員李天笑博士跟我們一起來關注這個話題,天笑博士您好。

李天笑:主持人好。

主持人:我們從最近媒體報導的情況來看,這一次的災情的確是歷史罕見,非常的嚴重,實際上在很多旱區,這個旱情已經持續三、四個月了。那為什麼會像突發新聞一樣,在這兩個星期之內開始受到當局和媒體的關注呢?

李天笑:這裡面就有一定的玄機了,因為旱災跟一夜之間突然爆發的地震有一定的區別,這個區別在於旱災是逐漸發展的,開始的時候可能是小旱,然後中旱、大旱、特旱,到現在是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災。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實際上每個環節都可以適當的報導,為什麼不報導呢?我覺得這裡面是有原因的。

這個原因就在於中共犯了在薩斯病和大雪災、大地震中同樣的毛病,它能拖就拖,能隱瞞就隱瞞,人民的生命財產在它的眼裡是微不足道的。但這裡面它考慮到一個問題,它不願意造成一種印象,如果報出現在旱災嚴重,一報直接就是對它形象的損害。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它能拖就拖,拖到最後實在不行了,再把它報出來。

那麼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推卸責任。今天這個旱災,不管你從那一個角度報出來,人家只會說你為什麼大旱,大旱不一定成災啊,大旱的話,你可以用水力進行灌溉,中國歷代都是如此,那你現在出現災情,人家肯定考慮這個問題。所以它期待突然之間會來場大雨,或者能夠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這樣的話,這個責任就沒有了。但如果你先報出來,那馬上就有責任了,所以說這個問題,關係到很多地方官員的切身利益。

主持人:這是一種賭的思想,可是你如果早一點報的話,這個旱情能夠早點得到重視,早點開始採取措施,不就不會發展得這麼嚴重嗎?

李天笑:這在中國很多善良的人們,包括農民、國外的很多愛國華僑都是這麼看的,就是應該從農民這個角度出發,從中國人最大的利益出發,但是中共不是從這個角度,它考慮的、它的思維方式完全是相反的。

主持人:那麼目前這個災情有多嚴重,受災面積有多大?

李天笑:依目前來看,現在報導至少有15個省巿出現不同情況的旱情。有8個省市,包括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江蘇、山東、陜西、甘肅是重度和特重的災害。另外大概還有12個省市,現在的降水量不到去年的一半,而且這次主要的災情發生在小麥產區,像這8個省市就是小麥產區,特別是冬小麥。

這個小麥在中國整個糧食結構裡面,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除了水稻之外就是小麥。而且中國現在小麥的播種面積和整個糧食的比重,大概占到1/4左右,因此中國人大概有40%左右是吃小麥,吃麵食的。那這次冬小麥受災面積占到整個小麥面積的96%,那是幾乎全軍覆滅了,所以情況是特別嚴重的。

另外,除了這個之外,還有大概四百多萬人口、二百多萬牲口,飲水都成問題。整個受災面積大概有3億畝左右,所以這個嚴重的情況是所謂中共建政以來60年所罕見的。

主持人:那我們知道去年是大地震,人說地震是天災,那這次又是大旱,大旱是老天爺不下雨,那為什麼有人就開始質疑說這實際上是有人為的因素,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李天笑:這個問題應該這麼看,因為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人以食為天,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政權、一個國家的政府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如何滿足人這個吃的問題,糧食的問題是最重要的問題,中國古代也歷來如此,比方古代大禹治水,歷史上還有很多故事,都是想通過治水利來保證農業生產。

主持人:就是維持人們的生計。

李天笑:希望能夠碰到災年不受災。那麼中共它的情況是這樣的,首先它有決策上的錯誤,從49年以後,它挖井,聽從了一些專家的建議去挖井。因為下雨不下雨你完全沒有辦法預計,但是你可以通過修水利,碰到旱的時候,你可以讓旱不成為災。那這個怎麼辦?

主持人:降低損失。

李天笑:為降低損失它挖井,在10年當中挖了2百多萬口井,但現在這個井逐漸逐漸越挖越深,原來是幾十米,現在打40米都打不到,就是沒有水了。

主持人:地下水源也枯竭了。

李天笑:地下水源枯竭了,所以它是走了一個錯誤的決策。另外在政策上,它也是決策錯誤,當時採取分田到戶、包產到戶以後,其實農戶是各管各的地,所以在這個時候,水渠水利這些東西,不可能靠一家一戶完成得了,那這時候村一級、縣一級,這整個的責任政府就應該承擔起來,但恰恰相反,中共完全把這個水利的擔子推給農民,完全不管了。

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幾項因素我想是比較主要的,一個就是對政績的考察,怎麼來確定地方官的政績,現在中共主要是把GDP的發展作為主要的政績,比方說賣地或者是採取小工業啊、造一些廠啊等等,經濟效益來的就快。

主持人:做些有經濟效益的事情。

李天笑:那這樣的話,對於修水利這些東西,它根本……你花了很多錢,如果天下雨的話,你做的根本就沒有什麼了,可以說沒有任何效果、沒有任何政績。

主持人:看不到效果,對。

李天笑:但問題是這個思路跟中國古代完全相反,中國古代衡量官員對地方的貢獻就是「旱澇保收」,在不旱的時候,你水利工程搞得怎麼樣,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考察。但中共完全不考慮這些,它就是發展GDP,GDP好了以後,它就上去了。那麼在這樣一種情況下,30年來,它所造的很多水庫,8萬多處水庫,後來包產到戶以後,很多水庫實際上全都逐漸荒廢了,很多水庫都不能用了,像河南有些地方的水庫,都成了遊樂場。

主持人:它一直都不重視灌溉的問題,使得這些設施都變成一種擺設了,根本就沒有很好的去維護。

李天笑:你說它不重視,它年年都有個一號文件,它都發一號文件說,農業是基礎啊,要怎麼樣投資、怎麼怎麼加強基礎建設。

主持人:它實際上只是做個樣子而已。

李天笑:對,中央就擺出一個樣子來關心農民,好像關心三農問題,但是到了地方以後,中共政權一級級下來以後,它就不理你了,所以它年年對農業的投資總量好像在不斷的增加,但是總投資的比例卻不斷的下降,而且農業對GDP的貢獻也是逐年下降的。所以這兩個指標也說明,實際上中共政權對農業是不重視的。

主持人:那麼您剛才談到的是以往在執政過程當中,每遇到大災的情況下,它的一些缺失、不足的地方,那麼現在這個大災在面前了,中共好像已經把抗災當成現在的工作重點,而且媒體也都在宣傳要掀起什麼什麼抗旱的熱潮啊,要打一場抗旱的戰役,好像是很重視了。那麼以前沒做好,現在是不是真的有很具體有效的措施去實施呢?

李天笑:你說它完全沒有措施它也有些措施,比如說它發佈了國家緊急抗災一級響應;也突然之間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抗災條例草案;另外,它也兩次發錢,一次發1億,還有一次發了3億,一共發了4億做為緊急的救災資金,發下去到15個受災的地區;也採取了一些人工降雨的措施。但是問題在於它這個臨時抱佛腳並不能真正解決現在的旱情問題,人工降雨的話,像毛毛雨一樣降了一下,地上溼潤了一下,水氣空中有了,但是不解決任何問題。

主持人:所以對旱區的老百姓來講,覺得要靠天吃飯,還是沒有什麼指望。

李天笑:另外,它這個錢到了地方以後,怎麼落實到抗災當中去,這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地方政府很腐敗,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確定五保戶,誰應該得到無五保戶的錢,那都是根據誰對當地官員有沒有賄賂、關係怎麼樣,所以落實到救災裡面也完全一樣,就取決於你跟當地官員的關係,就變成了一種腐敗過程。

再有一個,農民現在感到抗災不合算,為什麼呢?因為一畝地他賺400塊錢左右,但這樣他要澆兩遍地,澆一遍地要花100塊錢,那澆兩遍地加上其它費用要兩百多塊,再加上其它費用的話,他不合算了,因此農民現在覺得與其響應你去澆地,你給我錢我也不一定會去澆。也就是說對農民收購小麥等,它整個農業機制都出現很大的問題,所以這個問題是一個全面性的、整體的機制問題。

主持人:本來應該由國家承擔責任來興修水利的,這部分工作現在卻轉嫁到老百姓身上,對農民來講又是不勝負荷,所以他們可能就放棄了,那這個旱情的問題可能就會更嚴重了。

李天笑:現在確實是很嚴重,因為對於這些農民來說,如果天不下雨,他不合算,國家這個援助也不一定能到他手上,所以從種種因素來說,現在旱情很難扭轉。

主持人:現在海外一些媒體已經在關注中國的旱情,就覺得對世界的糧食價格會造成影響,您認為這個旱情對中國和對國際上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李天笑:影響當然是肯定的,因為中國現在是世界小麥產量和消費量最大的國家。90年代以前,中國是純粹的進口國,那麼90年到2003年的時候,中國出口了一定的小麥,因此如果今年中國小麥的夏糧收成受到重大損失的話,那很可能就不能出口了。再一個就是它如果從世界小麥巿場進口,這樣當然會造成世界小麥的價格上漲,而實際上現在亞洲的小麥市場上,美國的期貨已經上漲了,已經波動了,這是一個。

再有,第二個因素是什麼?前幾年中國確實是夏糧豐收,它有一定的存貨,但關鍵問題不是糧食的問題,而在於農民收入的問題。農民由於剛才講的種種因素,他沒有收入,加上今年這樣大量的農民工返鄉,返鄉以後又沒有收入,那麼失業又加上這些問題就造成了動亂的因素,農村很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對於中共政權的反抗和不滿。所以說這可能是中共政權最擔心的問題。

主持人:但是現在農民對於當局又沒有什麼指望,一般老百姓只希望老天爺能夠快一點下雨,我們也希望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能少受一點苦。非常感謝您的分析,我們今天的時間又到了。各位觀眾朋友,感謝您收看這一期的《熱點互動》,我們下一期節目再見。

(據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錄音整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