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是食品还是人心?

Facebook

2月12日中国河北石家庄法院宣布,造成30万儿童患病、6人死亡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主要企业之一的三鹿集团破产。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国二十个省的几十名婴儿在食用外资公司多美滋食品公司在中国大陆生产的奶粉后,出现钙化性病灶和肾结石症状。

造成这些婴儿生病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非常清楚的一点是,无论是外资公司、合资公司还是中国公司,只要生产地在中国大陆,许多人对产品的信任度就会打折扣。

这当然是一种抱有极大成见的偏颇观点,但纵观中国大陆近年来的食品和日用品的安全纪录,也许就不难理解产生这种偏见的原因。

“中国食品危机"

2007年,美国发现中国产有毒牙膏和受污染食品,引起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中国制造产品的恐惧,一度把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视为"有毒或有污染"的代称。中国高级官员称之为"中国食品危机"。

出口的产品尚且如此,中国国内有毒或者受严重污染的食品更是数不胜数,其中不乏骇人听闻的例子:

用敌敌畏浸泡过的金华火腿、剧毒高残留农药的"无公害"蔬菜、用工业酒精兑成的致命白酒、用甲醛泡制的水发食品、含有大肠杆菌、水银和砒霜的酱油,以及毒大米、毒粉丝、毒鸭蛋、毒豆芽、甚至毒净水!

这是每一个在大陆生活的人每天必须吃必须喝的东西,即使腰缠万贯、即使手握大权,也难保不受其害。而且这些有毒食品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许并不是立即显现,而可能长期潜伏、后果严重,包括损害器官和癌变。

道德缺失

中国有毒、污染食品屡禁不绝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商业道德,其次是没有严格的法规与监督体制。

尽管在1949年共产党统治中国后,共产主义唯物主义成为国民的信仰,但仁义道德、重君子、轻小人、重义轻利的传统仍然是中国老百姓普遍遵循的做人规范。

但实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和推行市场经济改革以来, “金钱至上"几乎成为大陆商界的通用准则,再加上几十年的无神论教育,充满"大无畏精神"的中国人冲破了所有传统的、现代的价值观,在一个道德无底线的环境中,努力使一辈子的脱贫梦想成真。

于是,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只要能赚钱,就是成功的企业家。而用什么方法赚钱并不重要,产品对顾客的影响就更不是成功者或者创业者们关心的事情。

但是如果有严格的法律和监督体制,以这类非法手段获取金钱应当并非易事。但在中国,法律虽然健全,行贿受贿却不仅可以使法律成为一纸空文,还能使监督形同虚设,其中包括本来应该代表社会良心的媒体。

当所有人都成为受害者

也许一瓶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不会让婴儿结石,也许一块敌敌畏浸泡的火腿不会毒死人,但每天每顿饭中的有毒成分加在一起,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大陆近年来癌症发生率的急速上升。

事实上,那些生产有毒食品的犯罪者,同时也是其它有毒食品和劣质产品的受害者。

有毒食品和污染产品并不仅仅只在中国出现,世界上很有国家都出现过类似情况。因此有人用西方国家在资本积累阶段的例子为中国目前不择手段赢利的现象辩护。

但两百年前的野蛮和欺诈,不应该成为中国转型时期的"借鉴"和借口。

严格执法和健全监督体制可能牵涉到民主与政治体制改革这样的话题,中国近期不太可能在这方面有大的起色。而改善社会的舆论环境和公民的道德意识或许更为可行,也更为根本。

毕竟,如果没有人心的改变,非但无法根治有毒食品,就是民主和法制也将变得不可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