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右派當家和平無望?回顧歷史恐言之過早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2月15日訊】(中央社記者曹宇帆特拉維夫15日專電)右翼陣營囊括國會過半席次,以色列國會選舉結果顯示民意向右轉。一般看法擔憂恐不利以巴和平,但也有分析表示,若右翼政黨能影響民意修正,以巴和平未必沒指望。

即使中左翼的前進黨(Kadima)蟬聯國會最大黨,國會120席中,以聯合黨(Likud)為首的右翼陣營卻獲得過半的65席,但上屆2006年以色列國會選舉,右翼陣營總席次僅獲50席,因此今天這項選舉結果被解讀為鷹派抬頭鴿派勢微。

不過回顧以巴和談的過往,以色列鷹派當道不見得無助以巴和平進程。

已故前總理拉賓(Yitzhak Rabin)於1967年六日戰爭期間擔任參謀總長,揮軍佔領耶路撒冷、約旦河西岸與戈蘭高地、加薩走廊與西奈半島。

但90年代初堪稱以巴和平進程的里程碑奧斯陸協議(Oslo Accords),即於他擔任總理期間所促成。

奧斯陸協議為巴勒斯坦臨時自治的原則性宣言。據此協定,以色列同意分階段撤軍,巴勒斯坦可獲得超過2000平方公里土地,建立過渡的自治政府。

前總理夏隆(Ariel Sharon)曾任國防部長,1982年他親自策劃入侵黎巴嫩,也是不折不扣的鷹派。但2005年以色列軍隊全面撤離加薩,卻也是由他拍板。

聯合黨主席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曾於1996年至1999年首度擔任總理,他曾於1997年主導簽定,向巴勒斯坦方面讓步的希伯倫協定(HebronAgreement)。

希伯倫協定於1997年1月15日,由已故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與尼坦雅胡簽署,明定希伯倫分兩部分,其中80%由巴勒斯坦人實行自治,20%歸以色列。

 反觀現任國防部長、左翼的工黨主席巴瑞克(Ehud Barak )擔任總理期間,巴勒斯坦人於2000年發動艾格撒抗暴運動(Al Aqsa intifada)。自詡政治立場中間偏左的歐麥特(Ehud Olmert)力主出兵加薩,巴瑞克也參與決策。

專研中東與非洲區域問題的特拉維夫大學戴揚中心(Mos he Dayan Center)資深研究員泰塔班(JoshuaTeitelbaum)分析,中東和平進程已成難解的死結,但回顧以往,尼坦雅胡若有機會組閣,說不定可另寫下歷史新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