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人民幣向何處去?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1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羅心惠新聞綜述)人民幣未來升值還是貶值,這是華人生活中的重要議題,目前各方說法不一。下面讓我們回顧歷史,系統、全面的分析預測人民幣的走向。

一、人民幣匯率30年漫漫路

1978 年到1993年,為了刺激外貿企業出口的積極性,中國匯率實行雙軌制,實行外匯留成和集中管理制度。但到1994年,由於外匯調劑市場和官方價格之間差距巨大,企業不願意將外匯賣給商業銀行,造成企業外匯存款多,而官方外匯儲備嚴重不足。為改變這種狀況,1994年中國開始實行匯率並軌,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經濟學教科書上叫做「骯髒浮動」(dirty float),意指政府人為干預的浮動。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中國政府宣佈人民幣不貶值,這實際上將人民幣變成了一個事實上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儘管中國政府沒有宣佈開始搞固定匯率,但實際上,自那時起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很久沒有變過。

2001年後,隨著美元走軟,人民幣幣值低估的問題開始顯現。隨後幾年,中國出口高速增長、外匯儲備大幅增加、美元再次貶值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不斷增強。

按照正常的市場規律,人民幣早就會升值了。但因中國對出口的貿易依存度由1980年的12.6%上升至2004年的70%,中國經濟增長已主要依靠出口達到。中國政府為了維持高的經濟增長率,一直人為的壓制人民幣升值,因此遭到了來自國際社會的巨大壓力。

2002年2月,日本財務大臣鹽川正十郎在OECD七國集團會議上向其他六國提交議案,要求人民幣升值。2003 年中,美國時任財政部長斯諾和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先後表態,希望人民幣更具彈性。美國的一些經濟學家給出了人民幣匯率低估 15%-50%的測算。

2004年6月19日,在美國最大的工商業團體——美國製造業協會的牽頭下,「健全美元聯盟」決定力促政府動用「301條款」來迫使人民幣升值。 2005年4月6日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舒梅爾—格拉漢姆」提案。該提案聲稱,中國政府在6個月內必須將人民幣升值,否則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將面臨高達 27.5%的懲罰性關稅。

至2005年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已經達到 7110億美元,對外貿易順差迅速擴大,和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摩擦進一步加劇,多年成為世界上遭受反傾銷投訴最多的國家。持續多年的貿易順差還造成國內通貨膨脹壓力增加。因此,2005年7月21日,中國再次開始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此後3年的時間,人民幣開始漸進升值。迄今,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幅度已經約20%。

但漸進式的升值過程中,更加強化和堅定了升值預期,從而導致了中國長達3年的「反熱錢戰爭」。由於穩定升值帶來了豐厚的資本收益,這3年裡,熱錢打破了資本賬戶管制的層層樊籬,規模日益擴大。

從2003年到2008年,中國的外匯儲備從4032億美元漲至近2萬億美元。而且由於資本管制,大量熱錢通過貿易項下隱蔽入境,導致中國的貿易順差繼續逐年增長,並再次成為人民幣繼續升值的一個壓力。然而,進入2008年7月份,就在市場預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即將向「6.5」進發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卻陷入了區間震盪。2008年12月,更是創出自匯改以來最大的一波貶值行情。

至此,2009年人民幣匯率將走向何方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各方反應不一。國內新週刊在年初首刊中登出「華元:下一個世界硬通貨?」的文章,稱人民幣將領軍世界。同時有學者認為,全球金融危機給了人民幣成為主導貨幣的機遇。

但也有很多國內外專家分析,人民幣快速升值是中國沿海不少以出口為導向的企業出現全面破產倒閉的原因所在。當大量失業人口出現時,經濟問題就容易轉化為社會問題,而這一點正是中國政府最懼怕的。因此,仍是管制匯率的中國政府在2009年將會讓人民幣貶值。

看來,「升值還是貶值,這是一個問題。」

二、人民幣匯率:到底是經濟問題還是政治問題?

正常情況下,人民幣正像任何一種商品價格走勢一樣,可以根據各種市場條件進行分析、預測。究竟是升還是貶,應依據人民幣的實際價值含量即真實含金量以及市場供求做出評估。

然而,由於人民幣目前仍不是自由兌換,在可控的浮動匯率制度下,政府對貨幣匯率有著相當大的決定權。目前金融專家們仍然只能通過境外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和境內黑市來判斷人民幣的真實供求關係。因此其前景預測變得複雜詭異。

從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人民幣這幾年來的升值壓力日益增大,但中國政府作出升值的決定,主要還是來自西方國家的壓力。比如每次中美對話,人民幣匯率都是焦點話題。因此很多國人已把人民幣匯率問題已看作是一個政治問題,認為是「西方列強在干涉中國內政」。

那麼西方各國為什麼一直對中國政府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呢?從表面上看,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原因是中美貿易順差太大,中國產品大量出口及中國產品廉價,擠垮了美國的製造企業。然而,千家萬戶的美國人享用到了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得益的不還是美國人嗎?美國為什麼要反對呢?其實西方國家反對的是中國政府人為壓低匯率,干涉經濟活動,因為他們認為經濟活動有其客觀規律,如果人為操縱會使整個系統失衡。如歐盟委員會在其歐元區經濟季度報告中表示,亞洲經濟體,尤其是中國,應當允許本國貨幣升值,以幫助全球匯率重新達到平衡。

中國農業銀行總行高級分析師何志成最近撰文指出,目前發生的全球金融危機,人民幣沒有自由兌換很可能是助推器之一。他說,已經演化為全球金融危機的這場大災難其實是源於經濟失衡,而經濟之所以失衡,流動性氾濫和經濟過熱是禍根。為什麼會經濟過熱?想一想為什麼中國有那麼多企業虧損倒閉,半年前這些企業家還對未來充滿希望,開足馬力加緊生產並加大庫存,但當時匯率沒有向它們發出任何經濟可能突然轉冷的信號。而為什麼匯率信號失靈?人民幣沒有市場化是最大原因。

何志成認為,追究全球貨幣體系紊亂的源頭,追究全球經濟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過熱的源頭,不能只盯住美國,盯住次級債。從國內看,正是因為人民幣的價值信號長期扭曲,使經濟預期過熱,企業才敢盲目地鋪攤子,上規模,結果一遇風吹草動,立即出現生產過剩,泡沫破裂,大量企業被動調整——出現大面積虧損甚至倒閉。因此,人民幣改革滯後並非是在加固防火牆,更非中國經濟的長期福祉,相反,它是經濟過熱的助推器,是導致經濟危機的根源之一。

其實,為了所謂的保證出口,中國政府長期壓低人民幣即使在短期也沒有給中國經濟帶來益處,這樣做的後果對中國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是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受到損害。由於多年以來國際收支的「雙順差」,積累的大量外匯儲備造成基礎貨幣的被動發行,央行已經無法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沖銷掉這些過剩的流動性,而這些流動性由於資本管制的緣故大多隻能在國內尋找出路,於是大量湧入股市和樓市,造成了資產的市場價格嚴重偏離了其內在價值,也就是股市和樓市的嚴重泡沫。

其次是中國的外匯儲備過量增長,規模曾經一度接近2萬億美元。如此巨額的資金在境外運用,既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又使中國國家資產深受美國金融海嘯以及與此相關的金融風險的影響。

其三,熱錢大量流入,流動性過於充裕,抬高物價,提高企業生產成本,損害一個國家製造業的對外競爭力,並帶來經濟過熱、資產價格泡沫膨脹等一系列後果。

當然,除了維護市場平衡之外,西方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也有非經濟因素的考量,如他們認為,中國廉價產品的優勢,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國政治制度和缺乏法製造成的,這種制度和產品製造方式,對國內百姓來說是「血汗工廠」,是在對勞工的壓搾和環境污染的基礎上達到的。因此貿易談判中經常會提到要求中國企業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工會等問題,這可能就是中國政府所認為的「干涉內政」吧。

三、2009年:人民幣貶值還是升值?

近來,人民幣未來是升值還是貶值引發多方爭議,「升值論」和「貶值論」各持己見。

支持人民幣繼續升值的觀點認為,中國仍然有居高不下的外貿順差和巨額的外匯儲備,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仍然很高,因此貨幣升值的趨勢不會改變。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志傑教授認為,人民幣總體上仍是強勢貨幣,對美元將會略有升值。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中央電視台訪問時說,「全球金融危機對提振人民幣作為未來多極化貨幣體系中的"一極"提供了契機。」

然而,2008年7、8月份,中國經濟出現下滑跡象,出口、進口、工業增加值等數據接連報憂,經濟狀況不斷惡化,「保增長」成為第一經濟要務。在這樣的背景下,人民幣似乎已經失去了繼續升值的支撐,貶值預期愈發強烈。因為人民幣升值,無疑將導致出口市場的喪失,國內大量的企業倒閉、失業劇增,帶來嚴重的經濟、社會問題。

2008年12月,人民幣結束了匯改以來單邊升值的趨勢,走出幾輪下跌行情。中國高層也曾多次表態要「增加匯率彈性」,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巴西召開的國際清算銀行會議上更是明確表態:「不排除通過人民幣貶值來幫助推動出口,以及維持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的可能性。」 因此市場普遍預期今年人民幣將出現大幅貶值,同時波幅也將擴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認為,前段時間人民幣的升值並沒有改變中國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局面。由於 7-8月份美國次貸危機,國際上的資金大量回流到美國,從而出現了近年來少有的美元對非美元匯率的巨大逆轉,這也造成了人民幣對美元一定程度的貶值。他認為,如果美元升值的態勢不改變,人民幣貶值也是必然。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認為,從現在到明年的2、3季度,人民幣都存在比較大的貶值壓力。他指出,金融危機引起國際市場的重新配置也對人民幣造成一定壓力,「只有當市場參與者對中國經濟穩定發展重新建立信心,市場對人民幣的貶值預期才會出現逆轉。這個逆轉估計要到明年3季度以後。」

另外還有兩個關鍵因素,一個是中國銀行業中存在的巨額金融黑洞。具體準確的數字可能永遠是個謎,但數萬億的呆賬壞賬是鐵板釘釘的事實。僅僅這一點純粹經濟運行的原因,人民幣的貶值便成定局。

再一個因素是隨著次貸危機的惡化,無論是美國還是歐盟,中國還是日本,都在救市,並且,資金往往非常巨大。這些數額龐大的資金從哪裏來?發債、印鈔是必不可少的選擇。全球性的貨幣貶值趨勢會日益明顯。在中國推出4萬億投資計劃後,國外一片震驚。但隨後,西方國家就開始擔憂人民幣貶值問題。因為,中國4萬億投入,相當於其2007年GDP(24.6390萬億人民幣)的16.23%, 而美國8500億美元的救市資金,也僅僅相當於其2007年GDP(13.8萬億美元)的6.2%。而中國財政自1980年以來,除1985年有25億元的賬面結餘外,其餘年份全部都是赤字。那麼,錢從哪裏來?西方國家推測,中國將採用人民幣貶值的辦法,來解決資金缺口。尤其是,在中國政府推出4萬億救市計劃後,地方政府推出了超過18萬億的更龐大的計劃。西方國家對人民幣可能貶值的預期加大。

「人民幣貶還是不貶?」必將成為2008年遺留給2009年最棘手的匯率問題。目前,上述分歧仍然存在,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2009年的經濟形勢將對人民幣匯率走勢起到決定性作用。倘若危機繼續向其他領域擴散,中國經濟「保八」吃力,人民幣貶值就會成為十分的可能。

四、人民幣貶值的幾大弊端

 

人民幣貶值預期日益明顯,但是,必須認識到,人民幣貶值同時也有幾大弊端。

首先,中國很多商品的價格已低於國外製造同類產品的成本價格,所以中國出口萎縮並非價格不夠低,而在於全球經濟下滑和對中國製造產品的不信任而帶來的外部需求降低。這不是通過貨幣貶值就能解決的問題。

其二,人民幣不是國際貨幣,如果大幅貶值,不能向外傳導,就只能由國內的民眾自己承擔。在國內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民眾財富的縮水和購買力的下降,將給民眾帶來更大的生活壓力,進一步抑制內需。

其三,人民幣貶值將加速資金外流。一旦市場上形成對人民幣將大幅貶值的預期,盤踞在中國國內的熱錢可能加快撤離步伐。上個月,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官員表示,中國外匯儲備自2003年12月份以來首次出現下降。事實上,在人民幣露出貶值端倪後,就有媒體刊發了《人民幣連連「跌停」樓市熱錢「聞風而逃」》的報導,稱某外資購房客急打8.5折甩賣房屋,外資基金亦紛紛取消「訂單」暫作壁上觀。

而且,近日內,赴香港股市掛牌的中資銀行股,屢遭原先參股的外資法人拋售持股,使得這些個股股價慘跌。譬如瑞士銀行出清所持有的中國銀行H股、美國銀行拋售 56億股建設銀行H股,1月7日再傳出李嘉誠基金配售中國銀行H股20億股。同時,傳出蘇格蘭皇家銀行也計劃出售金額高達20億英鎊的中國銀行H 股。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的一份報告稱,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不能形成,否則隨著熱錢的大進大出,股市、房市和大宗商品市場將會產生很大波動,這是監管層和市場各方都不願看到的。如12月中國外匯儲備數據大跌的消息一經公佈就引發了市場對QFII撤離和資產價格繼續下挫的擔心,12月24日,上證指數出現深幅跳水。12月25日,商務部部長陳德銘隨即表示,中國不會通過人民幣貶值來刺激出口。這實際上顯示人民幣匯率政策已經陷入兩難的境地。

五、敢問路在何方?

在目前中國經濟面臨困境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失去了支撐點。然而上述分析表明,人民幣貶值對出口的促進作用也將十分有限,更會帶來種種弊端。那中國經濟的出路何在呢?

首先必須改變中國經濟過於依賴外部需求的這種失衡局面。其實,外部市場對中國快速增長的出口的承受能力已經幾乎到了極限,很難再突破。如2007年,中國對北美、歐洲和日本的出口占比高達59.5% (不包括轉口貿易),如此大的市場份額本身就說明,出口可挖的潛力已經非常有限。

其次,中國經濟應該藏賦予民,依靠內需增長髮展,這才是正常的、可持續的發展。然而,中國經濟過於依賴外部需求主要是由於國內社會保障不足,醫療、教育、住房負擔過重,以及貧富分化問題加劇導致中下階層的消費明顯不足造成的,而這些因素與人民幣匯率都沒有太大的關係。因此中國的經濟問題僅依靠匯率政策是解決不了的。

中國應從過於依賴出口的誤區中走出來,想盡一切辦法啟動內需,這幾乎是唯一有效的出路。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增加民眾收入、健全社會保障機制、壓縮政府開支。

也就是說,人民幣貶值升值都不是救市良方,保障民生才是根本之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