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1月9日訊】(中央社台北9日電)中國西沙群島棲息40多種、幾十萬隻海鳥、1500多種海洋魚類。但鮮為人知的是,西沙群島上還有一片天然牧場,生活一群神秘的「野牛」。
「野牛」生活在面積約1.5平方公里的珊瑚小島東島上,與黃牛一般模樣。茫茫大海中的小島上,「野牛」從何而來?
中新社報導,當地官兵表示,傳說漢代伏波將軍馬援南征到達西沙,由於當時島上不具備人類生活條件,便在西沙各島放牧一些從大陸運送過來的黃牛,以宣誓對西沙群島主權。後來,其他各島上的黃牛因環境惡劣逐漸滅絕,唯有東島的黃牛生存至今。
另外,島上還流傳另一種「野牛」來歷的說法。二戰以後,南越當局對中國西沙群島虎視眈眈,常派飛機軍艦侵入西沙領海、領空偵察挑釁。一些海南漁民自發組成「西沙開發隊」,並在東島成立「鳥糞挖掘組」。
開發隊從大陸帶來大量的家禽家獸,黃牛當時被帶到島上工作。後來挖掘鳥糞的工作被捕漁作業等代替,漁民們便將黃牛放歸叢林,讓牠們自由生存。黃牛餓了就吃島上的野草和樹葉,渴了就喝雨水,脫離人工飼養的習性,逐漸演變成如今的「野牛」。
守島官兵們說,「野牛」平時都群居在樹叢最茂密的地方,十分警覺。可能是因為漁民們逢年過節獵殺一兩頭「野牛」的緣故,牠們越發怕人,平常難見蹤影。
官兵們日常巡邏時也會與「野牛」不期而遇,這時,官兵們會看到在夕陽的餘輝下,成群的「野牛」吃飽後在海邊悠閒散步的畫面。
不過,報導說,「野牛」因數量不多,長期近親繁殖,一些「野牛」體形愈來愈小,還生產過5條腿的「野牛」。幾年前,當時南海艦隊政委鄔華揚在東島視察得知這一情況後,專門命人從大陸購買1對公母良種黃牛送到島上,讓這些「野牛」改良品質, 更好地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