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01月02日訊】(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特稿)2008年底,一個寒冷週末下午,紐約法拉盛圖書館裡一角,40多位兩岸三地同胞,專注聆聽台灣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主任吳國豪講解明清字畫,場內討論熱烈,笑聲不斷。
坐在檯下有來自台灣的大師級書法家、書法學會會長、中國上海博物館資深研究人員、旅美藝術家、工程師、退休教師與喜愛中國文字的業餘同好者,這些人的共同感覺─書法真美。
電腦網路興起,一般人以「敲」字取代「寫」字,愈來愈少人用筆寫字,年輕一代更不用提,電腦鍵盤見真章,寫字對他們來說,已感覺些許吃力。
很多人質疑:書法會不會消失?
高齡94歲、美洲中華書法協會會長丁兆麟很堅定地說:「不會」。書法就是中華文化,正體字得以讓中國文字留傳迄今,不至於如同古埃及文字,消失地無影無蹤。
吳國豪則以日本、中國做比較,台灣書法學習風氣確實在過去十餘年逐漸式微,尤其學生一代學習書法更是少之又少,值得相關單位重視。
丁兆麟一度擔心台灣幾年前搞的去「中國化」,會波及書法背後所代表的文化傳承與連結,「還好尷尬期已過了」,他笑著說。
在紐約慈濟「靜思語書法班」指導書法三年半後,個頭不大、戴著助聽器的丁兆麟,日前在一群老學生依依不捨道別下「正式」退休,距離上次退休也有20餘年了。
他說,他的學生裡,除了兩岸三地的僑胞外,有道地的美國人,也有在美出生的小ABC,問他們為何喜好書法,沒有理由,就是著迷。
丁兆麟想了一下,「書法很優美」。要用寫的,電腦無法取代。
來美20多年、50餘歲的台商余志誠告訴記者,書法太美了,太有韻味了,電腦如何取代?事業有成後,一次偶然機會,在太太鼓勵下,余志誠決定重拾兒時記憶,拜台灣旅美書法家阮德臣為師,楷書一筆、一畫,字字工整,慢慢來過,他說,「跟做生意的節奏差很多」。
數個月之後,他愈來愈有心得,現在每週開著賓士高級驕車向阮老師報到,直說「太有意思了」。
師承書法大師張隆延的阮德臣每週固定在紐約華文作家協會創立的「文薈教室」開班授課,反應熱烈,成員涵蓋範圍甚廣,甚至還有南韓書法老師登門求教,桃李滿天下。
他說,大家對書法難以忘情,面對大環境衝擊下,兩岸三地或年輕一代學習書法的人確實數少了,但喜愛者依舊很多。
不管是王懋軒領軍的美國華人書畫藝術家協會、或是紐約華僑文教中心書法班轉型的華夏書法會、還是文薈教室等,都默默地推廣海外書法教育,讓紐約僑界學習書法蔚然成風。
名作家王鼎鈞說,書法是唯有中國才有,世界上獨一無二、可以代表中華文化的藝術,應該繼續發揚與傳播。
旅美40年的阮德臣不擔心書法會消失,但希望它永遠流傳下去,不管在台灣、中國、甚或海外各地,都可以開花結果。
紐約慈濟執行長張濟舵說,慈濟開辦書法班,一方面讓學員了解證嚴法師的靜思語錄,更重要可以弘揚國粹,一舉兩得。
目前應邀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擔任年度客座研究員的吳國豪,研究中國書法字畫功力,可謂一流,在台灣年輕一代堅持研究文史學者裡,算是異數了。
吳國豪說,很多美國學者、文史研究者對中國字畫瞭若指掌與喜愛程度,是華人所無法體會。
慶祝新年伊始,總統馬英九親自揮毫「福牛轉錢坤、富貴迎新春」做成春聯及紅包袋,有點時空倒轉的感覺,或許也反應政黨再次輪替後台灣的文化新氛圍。
強調慢工出細活的書法,面對快速變遷的文化浪潮,逐漸式微,但在海外,還是可以看到不少堅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