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視頻:觸目驚心的北京廣安強拆

Facebook

【新唐人記者 綜合報導】 “ 強拆的本質是官商勾結劫持了國家,然後以國家的名義施行對合法公民的殘害之舉。私有房産主所受到的傷害是人們能看到的最直接的危害,任由這種暴行的存在及蔓延,國家的形象、國家的法律價值、國家的既有法律基礎、國家保障公民、法人法律利益的能力及保護公民、法人法律利益的公信度遭致空前的破壞。許多人都憤怒地發問,國家的力量在哪裡?我們的國家怎麼會容忍如此不道德的殘暴行為?” 《半月談》強拆問題研討會–高智晟律師發言

2008年1月發生在北京廣安的暴力強拆事件,視頻中可以看到,不斷有人被人民的警察從現場拖走、或者抬著離開。

歷史資料

關於北京的起源,人們的注意力或許更多地集中到了房山琉璃河燕國故城,卻忽略了與琉璃河同時興起,並經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教授考證為今日北京城肇始之地的宣武區廣安門一帶。

北京在三、四千年前,沼澤遍地,河網密布。當時從中原北上的道路只有一條,就是先沿太行山麓北行,經由北京後大路分岔。房山琉璃河和宣武廣安門都是位於這條必經的道路上。廣安門一帶鄰近永定河,依傍著高坡薊丘,又處在50米等高線上,地理環境十分優越。到了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伐紂滅商,同時分封了兩個諸侯,召公在現房山區琉璃河建立了燕國,而黃帝的後人(一說為帝堯之後)則在燕國故城東北部建立了薊國。北京地區由此而興。春秋時期,燕盛薊衰,燕國吞併了薊國,由於對薊國地理位置的看重,把薊定位燕國都城。根據酈道元《水經註》的記載,對照歷史上北京河湖水系的位置以及考古發現和有關資料,當時薊城的位置在今宣武區廣安門一帶。燕城漸漸湮廢,薊城卻一直沿用,直到公元938年遼朝於此建陪都,城址並無變動。金朝在遼陪都的基礎上保留北牆,擴建其東、西、南三面,改稱中都。至此,薊不僅作為今日北京城的發祥之地(3040餘年前),而且是北京在歷史上真正建為國都的開始(840餘年前)。現在由廣安門往南的這一段二環路正是當年金中都的中軸線,大安殿(相當於請代紫禁城的太和殿)原址就在其上。為此,宣武區委、區政府在1995年紀念北京建城3040年的活動中,在今廣安門立交橋東北一冊的濱河綠地上建起了“薊城紀念柱”,作為代表宣武區的一座城市雕塑,侯仁之教授所撰《北京建城記》一文也鐫刻在柱前石碑上。

元代以後,在北京的城市格局變遷中,薊城之地始處於郊外。從明中葉起,這個包括“宣南坊”在內的薊城故地,大部分又劃入城內,仍然是百姓聚居的地區,其中一部分地段的人口密度為京城之冠。從此,“宣南”一詞就取代了人們記憶中的那個“薊”的稱謂。從薊到宣南直到今天的宣武,這片土地不僅包含著深邃的古韻,而且早已成為北京生長的最好見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