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發生的「三鹿奶粉」事件使國際社會再次從社會和經濟發展兩個層面審視中國在發現、控制和報告傳染病三個階段的綜合能力。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中國近日的三鹿奶粉事件還沒有平息,國際社會卻開始討論,一旦傳染疾病發生,是否能夠及時發現、有效控制和及時準確通報國際。對此,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星期一舉行有關中國控制傳染疾病與其全球影響方面的研討會,與會的美國聯邦援助代辦處官員希爾博士表示:
「毫不令人感到驚訝。由於中國擁有眾多物種、高密度的人口和家畜,中國被認為是新傳染病的高發區和傳播源。如果你關心全球傳染病問題,你就必須關注與中國的關係。這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如果中國發生傳染病,發現和控制的不及時,披露的不及時、不準確,受影響的不僅僅是中國。」
近日發生的毒奶粉事件不僅使中國許多人受害,甚至喪命,而且也使許多國家對其與奶製品或原料有關的產品進行全面檢查,檢測是否也含有本來用來用於塑料和化肥生產的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去年中旬美國《紐約時報》披露的毒糖漿事件使南美國家上百人死亡,因為源自中國的所謂「藥用甘油」, 其實是化工原料「二甘醇」,「二甘醇」用於巴拿馬的感冒止咳糖漿的生產之中。
與會的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劉遠立教授認為,中國要想使其公共衛生系統有效和安全必須實行CIA措施:
「C表示處置公共衛生的能力,I 代表建設公共衛生體系的鼓勵措施,A則代表對當事人的問責。就能力而言,中國發生的非典給中國政府敲響了警鐘,開始在這方面有所加強。在鼓勵措施方面,中國目前的問題是地方官員的政績與地方經濟掛勾的做法,這是為什麼地方官員往往設法掩蓋事實真相的最主要原因。雖然近來三鹿奶粉使一些官員丟官,但問責制並沒有形成。」
據報導,一位與會的中國問題專家,來自美國智庫尼克松中心的湯姆森先生表示,中國高層領導人雖然早已認識到中國公共衛生問題的嚴重性,但是迄今還沒有找到改革的良方:
「很明顯,目前中國公共衛生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單單靠其本身是解決不了的。因為這個體系中涉及太多的方面和利益。中國的醫療體系是盈利的,但監管卻十分薄弱。當你參觀一些高檔醫院時,醫院的設施是一流的,令人印象深刻。但你到一些基層醫院看看,那裡的設別簡陋卻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中國公共衛生體系發展失衡。」
湯姆森先生指出,雖然中國目前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投入占了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五左右,與1979年以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普通民眾個人在醫療支出方面的負擔越來越重,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地解決;如果在現行醫療體制下發生傳染疾病,中國的應對措施成功幾率並不高。
那如何做才能在發現、控制和準確通報傳染疾病方面做得讓中國內外都放心和滿意?來自北京大學的衛生經濟學家劉國恩教授表示:
「政府應該加大對公共衛生體系的投入。與此同時,我們鼓勵國營和私營醫療服務機構攜手工作,在服務、數量和質量上有所提高。」
劉教授指出,迄今中國政府對公共衛生領域的投入不到公共衛生領域所需資金的百分之十,醫生收入相比普遍偏低是造成許多醫生職業道德不高和收受賄賂普遍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