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風波導致民眾對於奶製品產生害怕與信心偏低,根據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公佈的台灣地區奶粉、奶製品調查報告指出,台灣有75.5%的民眾表示至少半個月後或更久,才會開始選購奶製品或含奶精產品,35歲以上民眾,有6.9%對奶製品表示「十分」害怕。
民眾所注目的毒奶粉事件一樁又一樁的爆發,國內諸多知名廠商緊急下架產品。依據創市際市調公司在9月25日,針對衛生署公佈三聚氰胺的檢測標準值為2.5ppm之後,詢問民眾對於「選購奶製品或含奶精產品的害怕程度」為7.13(滿分為10 ),以及在「未來選購奶製品或含奶精產品的信心程度」則為4.77(信心程度為1 -10,1表示信心程度低,10表示信心程度高)。其中, 75.5%的民眾表示「至少半個月後甚至到1年半或更久」才會開始選購奶製品或含奶精的產品。
進一步以年齡分析,35歲以上的受訪者選購奶製品或含奶精產品的害怕程度明顯較其它年齡層來的高,其中選擇10分(非常害怕)者佔6.9%;在奶製品或含奶精產品的信心指數方面,40歲以上受訪者傾向沒信心的指數高於其他年齡層,其中選擇1分(低信心程度)指數者佔25.1%;顯示這次的毒奶粉事件對於35歲以上的消費民眾影響較大。
在本次調查中開放題詢問「對於衛生署降低,毒奶檢驗標準看法」,大多數民眾表示「不能吃的化學品,怎麼可以放低標準」、「應該要高標準檢驗才是」,甚至有民眾填答「請官員先自己喝喝看再說」,顯示民眾對於降低標準的檢驗方式不甚滿意。
創市際執行長江義宇表示,此次毒奶風波導致民眾對於奶製品產生害怕與信心偏低,政府與業者應重建消費者信心,短期內業者應考慮需求減少而降低生產成本,供需失衡也可能導致經營業者數量減少;而相關替代商品的需求也會因此有所變化。
另外,調查中指出,35歲以上民眾受到毒奶粉事件影響較大,該年齡層大多為家庭用品的主要購買決策者,如何安撫主要購買者,為下一個政府與廠商應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