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渡政治危機 泰國學者:緩不濟急

Facebook

(中央社記者林憬屏曼谷六日專電)泰國大示威引發政治危機,泰國政府擬進行公民投票訴諸廣大民意,但遭批評恐怕讓社會更分歧。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政治學院副教授潘尼譚表示,公投緩不濟急,也可能造成更多緊張,還不如經由公共討論或解散國會。

  潘尼譚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指出,舉辦公投有很多問題,第一個就是法律限制,根據憲法規定,不能利用公投利於或傷害個人,公投的問題不能問要不要總理辭職、是不是喜歡民盟繼續在總理府示威等等。

  另外,他指出,公投還要經過參議院審查,等到要實際進行公投,光是法律程序就至少要九十天。

  潘尼譚認為,泰國的政治危機恐怕無法經由公投解除,即使公投最後實施,執政黨與人民民主聯盟勢必展開公投拉票活動,屆時可能會引來更多衝突。

  他表示,西方公投不會詢問範圍很大的議題,也會利用很長的時間,例如一年,讓民眾了解公投的內容。

  除了法律與時間限制外,潘尼譚表示,公投成本與一次大選差不多,政府還不如考慮其他方式化解當眼前政治危機。

  潘尼譚指出,泰國二零零七年舉辦過一次公投,公投經驗有限,不是解決政治危機的好方法。政府可以召開辯論會或聆聽更多人民的意見,邀請社會領袖包括政治、軍方、僧侶等各界領袖,進行公共討論。

  不過,辯論會的方式仍無法解除衝突。泰國國會八月三十一日曾針對政治危機召開緊急會議,會中提出多項建議讓執政黨在兼顧政權的情況下解決政治危機,包括薩瑪辭職、解散國會等。

  曼谷本週初緊張對立情勢不但沒有減少,支持與反政府群眾械鬥引起國際注意,曼谷因而進入緊急狀態。

  潘尼譚認為,第二個方法就是政府與對方進行協商,但困難重重;第三個方法仍舊是解散國會。

  參眾兩院發言人與反對黨黨魁願意擔任雙方的協調人,但民盟領袖查隆今天已強調不會與政府會談協商。

  雖然民盟領袖公開表示無論總理辭職或國會解散,都不會停止集會,潘尼譚表示,無論如何,總理首先必須解散國會,民盟不可能事事都反對,否則集會最後終將失去合法性。

  民盟最終要求是去除前總理戴克辛的勢力,要政府進行政治改革,建議民選議會能開放民眾直接參與,百分之七十指派,但最近民盟領袖之一林明隆鬆口,接受「曼谷郵報」專訪時透露,若達到百分之二十的直接參與,就算是民盟的勝利。

  潘尼譚認為,泰國參議院是經由指派,民盟希望在眾議院能有直接參與,恐怕得經過協商。但他也觀察到,民盟提出的訴求也持續調整,不再那麼強硬。

  這次大示威引發流血衝突,各界懷疑泰國是否再出現一次政變,雖然陸軍總長阿努彭多次強調不會發動政變,泰國社會仍不排除政變的可能性,民盟發動大示威的種種舉動包括佔領總理府、進攻國家電視台等,就是希望藉由動亂完成人民政變。

  潘尼譚指出,回顧泰國一九三二年君主立憲制度成立以來,已發生過十七次軍事政變、兩次人民政變,泰國平均四到五年就發生一次政變,政變的可能性還是存在。即使軍方多次表示不會介入這次的紛爭,但若政治情勢失去控制,執政黨無法解決政治危機,平息動盪,還是可能再發生軍事政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