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富》雜誌最新發佈的世界五百強榜單,中國企業穩居二十六席。中石油更以4240億美元的價值,超越百年老店美國通用電氣,而榮登榜眼寶座。這應該是不俗的戰績,我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進入五百強榜單的中國企業,很容易讓我聯想到國際賽場上的中國運動員。眾所周知,中國運動員在國際賽場上拿到的獎牌那是越來越多,以至於銅牌銀牌我們現在都看不上眼了,要拿就得拿金牌,最好是金銀銅牌一攬子全包。這看起來很爽,其實未見得多光彩。為什麼呢?人家的選手,多數是業餘選手,平時都有自己的工要打,體育競技往往只是個人愛好,只能用業餘時間。而我們是舉國體制,即全部政府操盤,先從十三億人中發掘出幾個尖子,爾後,不僅他們的日常訓練,而且連他們的飲食起居,都以國家的最高力量來計劃,來安排。這樣成長起來的中國運動員,要跟人家的民間選手同台競技,就好比職業軍人跟民兵較量,如果還一點勝算都沒有,那也太不爭氣了。
每個國家的運動員無疑都代表著自己的國家。不同的是,人家是民間力量代表國家,我們是政府力量代表國家。導致的結果,就是國際賽場上人家往往是小國大民,我們卻往往是大國寡民。體育就是體育,不過求個開心,但經濟經濟,既稱經國濟民,如果也像體育那麼玩下去,可就不是皮膚小癢,長此以往,不免動搖國本。
不巧的是,中國企業在世界五百強榜單上的排名,正好印證了這個危險的苗頭。跟世界五百強絕大多數屬於民企這個國際慣例截然相反,中國上榜企業莫不屬於國企或國家控股企業,大部分更屬於舉世公認的壟斷型國企。在國企尤其是壟斷型國企紛紛躋身世界五百強的凱歌行進中,數百萬家中國民企竟只有聯想一家入圍,顯得分外落寞。中國經濟跟中國體育一樣重演大國寡民的尷尬局面。
據說市場體制在中國早就確立下來,統計數據也表明,多少多少GDP,多少多少就業人口均由民營企業貢獻。但縱然這些數據都很可靠,也無法掩蓋世界五百強榜單反映的另外一個趨勢:民間力量固然是經濟發展的主力,卻並不是發展紅利的主要分享者,發展紅利仍主要歸於國企尤其是壟斷型國企;民間力量其實是充當苦力的角色。大概不會有人否認,民營企業才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力量。中國經濟這種大國寡民的格局,相當程度上摺射了中國市場體制的尷尬。
大國寡民當然不限於體育上、經濟上。所有著名高校中,哪家屬於民辦?所有著名文藝團體中,所有著名出版機構中,哪家屬於民辦?教育和文化領域,民間明顯處於極度弱勢狀態,很大程度上屬於國有壟斷的一統天下,甚至這些領域的國有壟斷在理念上一直就屬於天經地義,不僅不容置喙而且不容置疑。
以民間自發力量為主體,這樣的體育競技才是自然的,真實的,才反映國民真實的生存狀況尤其是真實的精神面貌。以舉國之力打造的體育王牌則不過是為數寥寥的盆景,縱然怎樣美輪美奐,也無法代表千山萬水千樹萬花真實的生命質量。經濟上的大國寡民危害更甚。入選世界五百強的中國企業,絕大多數不過是舉國之力打造的經濟盆景,它們倚仗行政特權,快速形成巨大體量,但體量巨大並不等於競爭力強大,恰恰相反,愈是過分偏愛,競爭力愈貧弱。譬如一位經濟學者所指出的,市值超過加拿大皇家銀行和德意志銀行的中國招商銀行,2006年淨利潤卻僅相當於德意志銀行淨利潤的12%、加拿大皇家銀行淨利潤的22%。體量巨大的國有壟斷企業,其在國際競爭中如何弱勢,於此可窺一斑。
因壟斷、因腐敗拖累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正常進程,這是大國寡民的必然結局。市場體制的本質是分權於民,是民為先導。愈是依靠民間力量,經濟社會的發展才會愈自然,愈從容,愈健康。大國寡民的最大弊端,則在於一味沉溺於刻意的人工合成,這從根本上說是反市場的,反自然的。哪裡推行大國寡民,哪裡就無法確立經濟社會發展的自發秩序,那裡的人民就無法真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那裡的人民就會是羸弱的人民。而如果秩序不彰,人民羸弱,文明的演進顯然就不可能具備持續的動力,也就很難不像歷史上的某些文明那樣,突如其來的繁榮最終不過是曇花一現。
──轉自笑蜀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