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提高燃油價格無助抑制需求

Facebook

(美國之音記者許波華盛頓6月21日報導)世界市場上的原油價格星期五反彈回升,主要由於中東地區局勢不穩,再加上越來越多的人對中國政府影響油價的能力產生懷疑,認為中國提高成品油價格不但不能減少石油需求,而且會適得其反,因為燃油零售價格的提高會促使中國原本開工不足的煉油工業大幅度增加產量,進一步刺激石油需求的增長。

*國際市場反應過度*

中國星期四提高國內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的價格的消息一度令國際市場歡欣鼓舞,人們期待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提升燃油價格將抑制國內巨大的能源需求,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當天也應聲大幅回落。

但是時隔不到一天,市場的樂觀情緒便消失殆盡。星期五,紐約商品交易所的輕質低硫原油的價格大幅度反彈,其原因除了中東局勢緊張等地緣政治因素之外,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識到,對中國提高油價的的反應恐怕過於樂觀了。

華盛頓商業諮詢機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克里斯多弗.弗萊文是全球能源問題專家,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我認為昨天的國際能源市場有些反應過度。事實上,我對原油價格一下子下跌將近5美元也感到驚訝。最近一段時期,整個石油市場一片混亂,常常出現大起大落的局面。但是中國提高燃油價格,如果仔細分析起來,恐怕不值得在投資人中間引起這麼大的激動和興奮。」

*洛佩茲:或刺激需求*

中國政府去年11月份曾把燃油價格上調了11%,然後一直把價格保持在這個水平上,避免讓已經創下12年新高的通脹形勢雪上加霜。星期四,中國政府一年之內再次上調燃油價格18%左右。星期五,各界專家在興奮之餘,對於中國的舉動會產生何種後果進行了冷靜的分析。

國際能源機構全球石油需求的資深分析師艾都爾多.洛佩茲對媒體表示,中國提升國內燃油價格可能有助於緩解供應短缺,卻無助於抑制需求,相反,還可能刺激起壓抑已久的需求。

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使越來越多的汽車和空調等消耗能源的產品進入尋常百姓的家庭。同時,13億中國人的人均耗油量卻大大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國際能源組織的資深分析師洛佩茲認為,國際慣用的通過價格調節供求關係的原則不一定適用於中國,因為中國的能源價格和國際市場差別太大,燃油價格上漲18%之後仍然遠低於國際平均價格,因此昨天的調價猶如杯水車薪,並不能抑制中國壓抑已久的能源需求。

觀察人士認為,能夠抑制需求的是中國一直存在的燃油供應短缺。在國際原油價格節節攀高的壓力下,中國國內低廉的燃油零售價格使沒有受到政府補貼的煉油廠無利可圖,被迫減產或停產。最近一段時期各地普遍出現的「油荒」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燃油,特別是柴油的需求。

高盛銀行的一份分析報告指出,星期四燃油價格的上漲讓許多煉油廠起死回生,它們將恢復生產或增加產量,一方面把大量的成品油投入市場,滿足國內能源需求的增長;另一方面煉油工業的振興將推動中國進口更多的原油,增加國際能源市場的壓力。

*弗萊文:短期內可能刺激消費*

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弗萊文歡迎中國政府提升國內燃油零售價格的做法,認為這是北京的能源價格體系朝著國際市場標準邁出的積極步驟,從長遠來看有利於保證全球能源供應的安全。但是弗萊文指出,中國這樣做的後果也不排除在緩和能源供應緊張的同時,在短期內刺激消費的增長。

他說:「很難充分理解和分析中國的能源供求關係的趨勢和這次燃油價格上漲的後果。市場還有許多不確定性,中國政府這樣做的影響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但是煉油利潤的擴大刺激短期油耗的增長是完全有可能的。」

根據世界能源組織推出的最新統計數據,中國是石油消耗增長最快的國家。預計中國2008年的石油需求將增長6.7%,每天增加50萬桶,佔全球每天80萬桶增長總量的一多半。成品油消費的增長更是驚人,今年前五個月,中國汽油進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20倍,達到55萬4千噸,柴油進口增長了近10倍,達到2 百90萬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