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就職:細節安排突顯求變意志

Facebook

(亞洲時報記者方德豪5月20日撰文)在台灣,馬英九於5月20日正式宣誓上任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並發表了其就職演說。馬英九的就職,標誌著台灣第二次政黨輪替,台灣政治也進入了「馬英九時代」。

這次就職典禮的安排,似乎都是要突顯出新一屆政府在作風上的改變。其中,追求經費上的節省,是這次就職的主要特色之一。台灣《經濟日報》報道,2000、 2004年陳水扁就職總統大典及相關慶祝活動的總經費都是約七、八千萬元(新台幣,下同),但這次一定不會超過五千萬元。

馬英九就職典職的場地,也改在2005年底啟用,共可容納1萬5千名觀眾的台北小巨蛋舉行。這裏地方較小,但卻可防止因天氣因素影響到參加者。在2000 年時,陳水扁的就職時在府前廣場舉行,遇上大太陽,來賓全部揮汗淋漓;04年卻遇上大雨下不停,連特別設計的大鵬鳥觀禮台,翅膀還被壓斷掉。

但平心而論,若然憑上述現象即一口咬定陳水扁「好大喜功」,而馬英九則特別「知慳識儉」,也不一定是公允之論。當年陳水扁上台時,民進黨首次上台執政,一方面軍心未定,一方面他也急於成為「全民總統」,因此在跟大政有關的儀式典禮上,儘量沿用舊方式。像在府前廣場舉行就職典禮,就有承襲舊有道統的味道。相反,馬英九當年在蔣經國的「欽點」下成為最年輕的國民黨副秘書長,其「道統」自然無人質疑;相反,他所屬的「百年老店」中國國民黨,卻非要展現一番「新氣象」不可;因此,他及其團隊在安排就職典禮時,自然處處皆有「銳意創新」的斧鑿痕跡。

正因為馬英九要突顯他的「新銳作風」,他的就職演說全文約4000字,較陳水扁在2000年的就職演說(約長5000字)要精簡了一些。其實,李登輝在 1996年的就職演說也就4300多字,所以可以說近二十年來歷任台灣總統的演說皆已避免長篇大論。大概,這也是民主化之下的一個必然的副產品。

沿著馬英九「求變」的思路,由藝人徐乃麟、陶晶瑩、聶雲、前主播陳瑩分兩組主持,氣氛顯得較為活潑、年青,自然也就順理成章;另外,這天的國宴,也選擇在高雄市舉行,這自然也是要突顯馬英九有意一改過去「重北輕南」的做法。

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在2000年,陳水扁於其就職演說內,曾肯定了他上任李登輝的政績。當時陳水扁指出:「李登輝先生過去12年主政期間所推動的民主改革以及卓越政績也應當獲得國人最高的推崇跟衷心的感念」。這次就職演說,馬英九對陳水扁卻可謂是隻字不提。一般指出,陳水扁現在已成國務機要費案的疑犯,且馬英九在演說內力斥的非法監聽、辦案、以及政治干預媒體或選務機關的現象,皆在陳水扁任內發生。

台灣的綠營中人,除了前總統李登輝外,包括陳水扁、呂秀蓮、謝長廷、蘇貞昌等民進黨內天王,及民進黨現任縣市長,全都沒有出席就職典禮。當然,沒有人願意被人「對號入座」,聯想成為「前朝遺老」或「被改革對象」。當然,民進黨對台灣的發展,其實也是有貢獻的,像馬英九先以普通話、閩南語和客家話等方言向民眾問好,以示重視台灣各族群,似乎也是民進黨時代的一個政治遺產。

誠如馬英九在就職演說所言,第二次政黨輪替「是全球華人寄以厚望的政治實驗。如果這個政治實驗能夠成功,我們將為全球華人的民主發展作出史無前例的貢獻,這是我們無法推卸的歷史責任。」廣大華人,也希望看到台灣民主得到深化,華人以行動證明民主也可在中華大地開花結果,堵住一些「中國人沒法搞民主」的荒謬言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