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中國物價輪番上漲 通膨嚴重

Facebook

中共國家統計局5月9日公佈的資料顯示,3月份中國通貨膨脹率水準比上年同期上升8.3%,較之今年2月比上年同期上升8.7%的水準略有回落。最近,中國大陸豬肉等一些關鍵商品的價格經過一段時間的大幅上漲後也趨於穩定。中共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預計未來幾個月通貨膨脹的上升幅度將更加溫和。但是專家認為,中國是長週期的通貨膨脹,價格將輪番上漲,周小川的說法迴避了實質性問題,請看記者姚瀚宇的詳細報導。

曾在趙紫陽時代擔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現任美國《當代中國研究》雜誌主編的程曉農博士認為,去年開始的幾種食品價格上漲已經到了一定高度,現在不再上漲了。但現在表現的是工業品價格的上漲。

程曉農:“周小川的說法只是個糊弄人的說法,就是說也許下個月情況沒有上個月嚴重,並不等於說以後幾個月情況不會進一步惡化,如果是個長週期的通貨膨脹,各種價格輪番上漲,那麼實際上其中某一個月高一點低一點也就沒有甚麼意義。周小川迴避了一個實質性問題,那就是這一輪通貨膨脹是不是已經產生了各種產業各種產品互相的、連鎖性的、連動性的影響。”

程曉農先生說,實際上中國食品價格的上漲已經產生連鎖效應,那就是現在的製造業產品,包括工業用的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的開始上漲,將會反過來帶動食品價格的進一步上漲。可以說現在的中國通貨膨脹才剛剛開個頭。

程曉農:“實際上在工業製造品方面,(中國)今年第一季度的價格已經上漲了20%到40%,那麼很顯然呢,這一輪工業製造品價格的上漲以及下一輪能源價格的上漲將早晚一天再反映到食品價格上來,所以食品價格這一輪不漲了,並不等於說這個通貨膨脹就停止了,相反它現在表現在別的部門,等到工業部門的價格傳導到食品價格上,那麼就是下一輪的食品價格上漲。”

《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說,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駐香港經濟學家孫明春認為,如果食品價格降低,而非食品類商品價格上漲,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是個大問題。

這篇文章還說,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的資料,不包括食品價格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 今年3月份的漲幅為1.8%,而2006年和2007年大多數時間它都維持在1%或更低的水準。這一指標的加速上升可能反映出,工資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正在反映到更多種類的商品中,考慮到中國作為全球很多產品供應商的重要地位,這一現象將對全球市場產生影響。

程曉農博士認為,雖然中國大陸的通貨膨脹會造成全球市場的物價上漲,但這一影響是短暫的。因為中國產品價格上漲到一定幅度以後,就會缺乏國際競爭力,西方大型企業就可能把訂單轉移到通貨膨脹程度不那麼嚴重的國家去。這樣一來中國產品就會失去國際市場,同時全球物價也會下降。另外,中國的通貨膨脹會帶來整個經濟的萎縮,中國的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會隨之減少﹔這會減少對國際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全球通貨膨脹也會因此得到緩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