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十七日專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童振源今天指出,這次總統大選,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勝選,不代表台灣本土路線失敗,反而是台灣人民勝利,台灣未來應該要尊重二千三百萬人的意志;而觀察今年三月美、中兩國元首的「布、胡熱線」後的兩岸發展,中國似有跡象改變接受「一中各表」。
童振源應僑務委員會邀請來美在僑界巡迴演說,晚間在法拉盛台灣會館,與大紐約地區僑胞就「中國情勢與兩岸關係」舉行座談會,吸引逾百人與會聆聽。 談到這次總統大選與兩岸關係,童振源說,台灣的主體性以及本土性,透過這次選舉,已經成為台灣的共識,國民黨能贏得選舉是受到民進黨主張的影響,也向「台灣」傾斜。 他表示,陳水扁總統即將卸任,但台灣的民主深化以及確立台灣主體性地位,陳總統與民進黨有很大的貢獻,從而影響了兩岸關係的走向,也製造彼此互動的戰略空間。 童振源還說,從中國過去一段時間,不斷調整其對台政策,而且「還在調整中」,顯見受到台灣民主與主體性的影響。 他認為,台灣的民主是兩岸關係的重要價值,更是兩岸談判的最後底線,北京必須面對台灣的民主進程,調整其政策。 他觀察到北京過去未曾公開承認「一中各表」,但面對台灣即將上任的新政府,尤其是三月二十六日美、中兩國元首的「布、胡熱線」後,似乎有了空間,「中國有跡象改變」接受一中各表,未來兩岸對話要有進展,中國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童振源也提到,中國是台灣的鄰居及敵人,台灣沒有理由不去了解中國。兩岸關係應該放在「三邊、雙層」架構下,三邊就是「中國、台灣、世界」,除海峽兩岸外,也要重視國際社會的看法,雙層則是須考量兩岸彼此內部的民意。 演講中,他也替陳總統及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辯護,從二千年以後,中國已不談統一,改為反獨;二千年之前中止的兩岸事務談判,近幾年也曾就包機、陸客來台等舉行多次談判;中國以往高唱武力犯台的聲浪也變小了;中國從以前寄望台灣政府,改為寄望於台灣人民。 童振源表示,顯然台灣的民主深化、確立主體性,已經迫使中國必須調整其政策,相信中國還會再調整,不應該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談判障礙。 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長廖港民、僑教中心主任張景南、副主任高家富以及協辦單位全僑民主和平聯盟紐約支盟會長黃滿玉、僑領陳隆豐、黃在添、陳秋貴、彭良治等人也與會。970417